首页>中医药方>中药验方>正文

三仁汤 出自吴瑭之《温病条辨》

三仁汤,出自吴瑭之《温病条辨》,因方中有杏仁、蔻仁、薏仁三味,故予“三仁汤”命名,立方距今220年。余年十八岁方习医,曾有游戏之笔《学医七年》记叙肄业读书之日子点滴,据书中记三仁汤为余所习之榜首方。
 
吴瑭于三仁汤方注云:“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痛苦也,认为伤寒而汗之。汗悲伤阳,湿随辛温宣布之药蒸发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欲言。见其中满不饥,认为阻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认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矣。”我初习此方时喜其谈论精妙,曾熟背之。而领会其精髓,竟在事隔经年,治病连连受阻之后。
 
某年夏初,携妻西游长安,淋雨寒甚,初不觉苦,肉食不辍,旅途烦劳,两日后游秦始皇陵归,寒热乃作。虽着厚衣,寒不稍减,酷日之下,瑟瑟发抖。时已近午,妻于窄巷中觅得美食,大快朵颐。余相对而坐,恶闻食嗅,静静但欲卧寐,妻一再劝勉,强力支撑,略进之。是夜,复搭车,越秦岭而入巴渝,于卧铺之上翻来覆去,连服伤风清热颗粒三包,虽微汗出而寒更甚。
 
寅卯之交至北碚,复至重庆。酷日之下,人皆着短衣,视余为异类。彼时舌苔没有起,自忖经汗而不解,或可从少阴病论治。且近时扶阳之学盛行,医案多有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解寒于刹那者,遂欲仿之试服药饵。所居不远有一药房,遂至货台,手书生麻黄三钱、制附片四钱、细辛二钱、炙甘草五钱,三剂代煎。岂知店家嫌药少无利不予代煎,加至七剂亦不允。无法,遂合入补中益气汤方取得药业。
 
午后二时服药,腻苔顿起,寒热更甚,始悟为药所误,悔之已晚。途经重庆中医院,入急诊测体温39.7℃,遂至同仁堂购三仁汤两剂,以备夜间服之。病虽甚,玩耍之兴不敢稍减,晚间大啖火锅,乘索道,越长江,复于南山树下观渝城盛景。入寐已近子时,体若燔炭(体温或逾40℃)。妻以湿巾一再擦洗以祈降温,并屡次侍服三仁汤,寅时腹中作响,急如厕,大泻,胸腹之滞顿开。晨起恶寒已解,疲倦特甚,牵强少食,至磁器口古镇,仓促览龙隐寺,晚食于洞子鲫鱼,脾胃已醒,夜宿江上,清风缓缓,诸症逐步向愈。
 
余撰此文时,已距病游渝中两年。盖余之发病也,寒邪薄于外,食气积于中,寒食再与素体之湿相混,遂成胶着之势。此刻若理气化湿导滞兼散外寒,病可速愈。然旅途医药不方便,先服伤风清热颗粒误汗于前,再服补中益气麻黄附子误补于后,遂使诸邪相裹,如油入面。所幸改邪归正,一再服吴瑭之三仁汤,至寅时肺气得宣,湿滞遂开,宿垢洞下而渐解。此后再遇此等病,多予三仁汤后畅下得解。
 
至此方知,我负三仁汤久矣。而岐黄千年之积蕴,良方逾于千万,我所负者又岂三仁汤哉?(陈腾飞)

上一篇:安宫牛黄丸在中医方剂中被列为“开窍剂”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