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骨伤科>颈椎病>正文

针罐结合解表通经治落枕

落枕是临床常见症,也是针灸治疗的“特效”证,该证多有睡眠姿势不适或感受风寒,经络受阻,以致项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而痛所致。
 
李延芳治疗该病以风池、天柱、肩中俞、外关、后溪为常用穴。在上述组穴基础上加减,寒邪重者加大椎;风邪重者加风府;头不能后仰者加刺承浆;头不能前屈者加刺人中;疼痛严重扩散到肩背部者加刺天髎、肩髃;兼见头痛、身寒、发热或咳嗽鼻塞、脉浮者可酌加上星、太阳、合谷、列缺等穴。针刺手法一般多用泻法,个别老年体弱患者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起针后再行拔罐。拔罐多取风门、肺俞穴。经临床验证,患者多在1~3次即可治愈,有效率100%。
 
案一
 
郭某,女,37岁,2013年6月13日初诊。主诉:右颈项部疼痛,不能转侧3日。患者3天前因睡觉姿势不正,加之天热贪凉未关窗户,次日晨起突然右项部疼痛,颈部左右活动及头部前俯均受限。在某社区针灸、推拿治疗3次,症状不减,并出现向后背、右肩胛部位放射疼痛,遂来诊。现患者痛苦面容,强迫姿势,顾盼不能,切按项部肌肉发现局部紧张、板硬,压痛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紧涩。
 
诊断:落枕(风寒外袭,经气阻滞)。
 
治则:疏风散寒,通经活络。
 
处方:①针刺取穴风池、风府、天柱、肩中俞、外关、后溪。②风门、肺俞拔火罐。针刺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起针后拔火罐5分钟。每日1次。
 
6月14日二诊:治疗1次,疼痛大减,当晚即可安睡,肩背、肩胛部疼痛减轻,俯首仍受限,针刺加人中、天髎、肩髃,手法同前。
 
6月16日三诊:治疗3次,起针后项背柔软舒适,俯仰顾盼自如,嘱其停止治疗,避风寒、慎起居。
 
按患者病起睡眠姿势不适,加之外感风寒,致使经气受阻,不通则痛。方用风池、风府、天柱、肩中俞、外关、后溪。风池乃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解表疏风;风府为督脉与阳维脉之会,是治疗风邪之要穴,天柱、肩中俞属太阳,通督脉,局部取穴,散寒、舒筋、活络,外关通于阳维脉,针之解表于外;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上项,通督解肌祛风以达表。风门、肺俞拔罐,以肺者主表,风门是风邪入侵的门户,两穴拔罐可疏风散寒、宣肺解表,共治疗3次即愈。
 
案二
 
刘某,男,45岁,2014年12月3日初诊。主诉:颈项部疼痛伴发热、咳嗽7天。患者长期伏案工作,素有颈项强直不适症状,1周前外出受寒后出现发热,伴咳嗽、项强而痛,体温达39℃。经某医院门诊输液(用药不详)治疗7天后,发热、咳嗽好转,但每日仍低热不退,项部疼痛逐渐加重,以致颈部活动受限,疼痛导致夜不能寐,化验血常规显示正常,遂来针灸治疗。就诊时患者体温37.6℃,颈部肌肉紧张,察其疼痛部位属太阳经脉,压痛明显,舌淡红、苔白,脉浮数而紧。
 
诊断:落枕(寒邪外束,风寒袭络)。
 
治则:解表散寒,舒筋通络。
 
处方:①针刺选大椎、大杼、风门、后溪、合谷、外关。②风门、肺俞、肺投影区拔罐。针刺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起针后拔火罐5分钟。每日1次。
 
12月4日二诊:患者昨日治疗后即感轻松,当夜睡眠已无大碍,体温37.3℃,偶有咳嗽。效不更方,以前方继续治疗2次。
 
12月6日三诊:共治疗3次,体温36.3℃,咳嗽明显好转,颈项柔软,按压无疼痛,考虑患者长期伏案工作,以前方去合谷、外关,手法改为平补平泻,继续治疗5次以巩固。
 
随访3个月未复发。
 
按患者颈项疼痛加之咳嗽、发热,病起外感风寒,治当解表散寒无疑。但患者输液后颈项疼痛加重,说明寒邪凝滞经络、瘀阻未去,表邪未去故低热、咳嗽依然。察其疼痛部位属太阳经脉,处方以督脉之经穴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合手太阳经输穴后溪,两穴相配疏通督脉和手太阳经气,振奋阳气,通络解肌;大杼为手足太阳之会,擅治风寒束表、头项强痛,尤以项背筋急不得转侧者特效,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重要门户,针刺加拔罐可有效祛风外出;手阳明之原穴合谷开闭宣窍,疏风清热,手少阳络穴外关清利三焦,舒经活络;配合风门、肺俞、肺投影区拔罐,祛风透表,导邪外出。诸穴相配,标本兼治,手法得当,总以祛邪外出、舒经通络为原则,故治疗1次显效,3次痊愈。(耿惠 河北工程大学  王素兰 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

上一篇:颈椎病防治颈部练功 按揉风池穴肩井穴百会穴

下一篇:痉挛性斜颈针药并用中医辨治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