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肝胆外科>乙肝>正文

乙型肝炎伴痤疮案辨证

乙型肝炎以湿热瘀毒为致病因素,湿热疫毒蕴结肝经血分、肝胆疏泄不利为本病病机关键之所在。本病具有以下两特点:其一,初伤在气,久必入血,病在气分较少,在血分者尤多。其二,病位在肝脾。肝气郁结则血瘀,脾运不健则湿滞,无论是由脾及肝,或由肝及脾,都具有明显的肝脾两脏的症状。
 
本病治宜清热解毒化湿,疏肝利胆化瘀。药用柴胡黄芩、绵茵陈、黄连、法半夏瓜蒌皮、石见穿、夏枯草丹参赤芍等。疫毒重者,可加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湿邪重者加猪苓、泽泻、通草等。另一方面,本病常为湿热瘀毒交结,久必耗伤肝阴,损及脾气,表现为正虚毒郁的虚实夹杂证。临床上应注意湿热伤阴状态,处方用药必须做到养阴而不滋腻,清化而不苦寒,常选用三石一贯煎加味,药用生石膏、寒水石、飞滑石、生地、丹沙参枸杞子、麦冬当归川楝子、石见穿、夏枯草等。其治疗分急性期、慢性期,侧重不同,治疗时不能仅针对病毒,亦要重视整体功能的调整,宜祛邪与扶正兼顾。亦当注意湿与热、肝与脾的主次位置,采取相应加减变化。
 
现举一乙型肝炎伴痤疮案说明。方某,男,18岁,学生。患者发现乙肝“大三阳”3年,面部痤疮及肝功能轻度异常1年余。刻诊:颜面痤疮,尤以鼻部周围为甚,丘疹色红,形如粟米,其顶部并夹有小脓疱,疼痛,伴有灼热感,脓疱此起彼伏,反复不断。除胁肋时感不适及脘部偶觉饱胀外,余无他苦。舌苔黄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近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8IU/L、谷草转氨酶48IU/L,余无异常。乙肝检测:HBsAg(+),HBeAg(+),HBcAb(+)。B超示:肝区光点密集,肝脏轻度肿大。
 
辨证为湿热毒邪,蕴结血分。治以清利解毒,凉血散瘀。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
 
处方:金银花2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野菊花15g,天葵15g,炙甘草6g,垂盆草30g,田基黄15g,猪苓15g,山豆根15g,黄芩15g,丹皮15g,丹参15g,水牛角颗粒剂30g(分2次冲)。10剂。
 
二诊:服上方后,患者面部痤疮明显减少,灼痛显减,其顶部的脓疱基本消失。继于前方加太子参、北沙参各15g,再进20剂,痤疮及脓疱得以全部消失。后以原方15剂制成丸剂,每服6g,日3次,以巩固疗效。后复查肝功能2次均正常,并查乙肝五项,“大三阳”均转阴。
 
按:本案乙型肝炎伴痤疮,与寻常痤疮不同,乃由湿热毒邪,蕴结血分,从孙络而外发皮毛所致。故方以五味消毒饮加减,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散瘀。不仅使痤疮获愈,“大三阳”亦获意外转阴之效。可见五味消毒饮在治疗乙型肝炎湿热毒邪中之重要价值。(张德超)

上一篇:乙型肝炎辨证分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