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男性不育症诊断标准中精液正常参考值一降再降。2001年第4版到2011年第5版,精液量由大于2毫升降至大于1.5毫升,精子浓度由大于2000万/毫升降至大于1500万/毫升;精子活率由大于60%降至大于40%;精子存活率由大于75%降至大于58%。精液参考值的持续走低,标志着调查样本生殖能力普遍下降,也说明了全世界男性生殖能力均在“滑坡”,而这个降幅仅用了10年时间。有国际专家对2000~2017年1618份精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精子浓度和数量每年跌幅2.62%和3.12%,2000年至2017年总体下降37%和42%。总活力每年下跌0.44个百分点,形态正常的精子每年下降0.069个百分点。20年来精液参数变化提示,男性生殖能力的下降已是社会普遍现象,大自然对男性生殖亮出的“黄牌”。
如此可见,护佑男性健康,尤其是护佑男性生殖健康迫在眉睫。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男科主任毕焕洲教授指出,现代生活方式与环境变化是男性的生殖能力严重“打折”的重要因素。毕焕洲认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面对现代环境变化,对男性健康至关重要。
现代青年生殖健康堪忧
“996”的工作状态(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已然成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加班熬夜已经成为常态化。
与此同时,“宅男”“宅女”已从网络语言变成社会语言。“宅”也成了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缺乏锻炼,体质下降,一代人为之困扰。毕焕洲指出,疲劳、虚弱、困顿与心理压力,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冲击不可小觑。当今青年男性血睾酮水平普遍偏低,性功能障碍发病率在增高。
解决方案:应对当代青年性健康问题,记住一句话就行,即“吃好、睡好、心情好、锻炼好”。毕焕洲认为,所谓“吃好”,并非大鱼大肉,也不是坚持素食,而是“先渴而饮”“先饥而食”“顺法自然”。今天,人类社会丰衣足食,营养不良的原因并非营养缺乏,而是营养失衡。只要没有心理及身体健康问题,食欲就是我们身体的营养需求,原则是想吃啥就吃啥,但要“食到嘴边留两分”。所谓“睡好”,就是不要熬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几千年的习惯深圳地刻在我们身体的记忆中。子时(23时~1时)之前必须入睡,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心情好”,人人期待,但真正做到不容易,如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健康的兴趣和爱好,保持均衡的营养,足够的睡眠,心情一定不会差。
塑料包装材料危害大
工作忙没时间,点外卖;疲劳或懒惰,点外卖,这已经是现代年轻人饮食的常态。外卖的食品本身没毛病,症结在于包装材料——塑料的过度应用,塑料中环境雌激素污染了餐食,伤害了健康。塑料中环境雌激素主要是双酚A。双酚A也称BPA,是合成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等材料的成分。
毕焕洲强调,BPA之所以让生殖科学界高度关注,因为其毒性作用主要损害男性生殖系统,直接影响男性生育能力。正是由于BPA的生殖毒性,至今大约有40个国家通过限制政策,严禁BPA在与食品接触的塑料中被采用,特别是限制在少儿使用的塑料添加BPA。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没有任何约束性政策出台。
除了BPA之外,还有很多化学物质与上述雌激素相类似,被统称为“环境雌激素”。毕焕洲介绍说,环境雌激素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已经发现的至少有300余种。环境雌激素分布很广,在除草剂、杀真菌剂、杀虫剂、熏蒸剂等农药中,在树脂原料及增塑剂、表面活性剂降解物、绝缘油、防腐剂、阻燃剂等工业化合物中,就有许多物质是环境雌激素,就连焚烧或焦化过程中有害副产品二噁英、苯并芘及重金属铅、镉、汞,都是环境雌激素。上述这些环境雌激素,正是我们现代生活方式中密切接触的污染物质。
人体上,环境雌激素最易攻击的“靶子”是男性精子。毕焕洲说,环境雌激素加速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干扰生殖和发育。环境雌激素正在使雄性精子数减少,雄性退化,乃至雄性不育的高发。如果男性胎儿长期暴露在环境雌激素之中,到成年后,其精子形成就会受到削弱;出生后发育期男性长期暴露在环境雌激素中,生殖系统也会出现异常;成年男性长期暴露在环境雌激素中,不仅自身生殖功能受波及,而且还增加了后代对环境雌激素的敏感性,出现了跨代和多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