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运用法之代表方剂,也是调和胃肠之代表方剂,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疗效肯定。苏娟萍,教授,山西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优秀专家,从事中医科研及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经验丰富,针对胃痞有独到的辨治经验特色,临床疗效颇佳。现将苏娟萍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痞的经验分析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胃痞即心下痞、痞满,以心下胃脘部位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无胀大之形为典型特征。“痞”的原意出自《易经》中的“否”卦,指上下不通,可见其病机与气机升降密不可分。《素问·痹论》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景岳全书·痞满》云:“痞者,痞塞不开之谓……凡有滞有痞者,实痞也。”《诸病源候论》中论述“痞”之证候缘于腹内气机郁结、胀满不通。
苏娟萍教授认为,胃痞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外邪致病、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该病初起多属实证,实证日久,正气受损,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苏娟萍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寒热错杂为胃痞临床常见证型,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辨证论治,平调寒热,散结消痞,可以明显改善胃痞患者的症状。
2 半夏泻心汤来源及组方配伍分析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17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从以上可看出,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治疗小柴胡汤证误治后邪热侵袭中焦,外热内寒互结导致中阳损伤之证。
该方以半夏为君药,燥湿化痰,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臣以干姜辛温散寒。黄芩、黄连降逆开痞,清热燥湿,苦寒降泄以除郁热,亦为臣药。以上四味为本方核心药物,热与寒、温与清、辛与苦、升与降并用,发挥关键作用。人参、大枣、炙甘草甘温益气,补脾和中,为佐使药。全方补泻同施,以恢复气机升降之职。
3 半夏泻心汤组方特色
3.1 平调寒热阴阳,兼顾虚实补泻
方中半夏、干姜与黄芩、黄连,辛热与苦寒药相伍,辛散升清,通泄降浊,散寒与清热相互制约,以平衡阴阳。另一方面,配伍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和中,顾及脾胃虚弱之证,温补脾胃与苦寒泄热同用,虚实兼顾。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虚实,以阴阳平衡为基点。
3.2 重视后天脾胃,恢复气机升降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苏娟萍教授治疗胃痞重视顾护脾胃。在祛邪的同时用人参、甘草、大枣,可助正气祛邪外出,另外苦寒易败胃,温燥易伤阴,此三药又可和中健脾护胃。治疗胃痞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气机升降,无论是辛热苦寒药之配伍,还是健脾温中药之佐使,皆可调畅气机,升清阳,降浊阴。
4 半夏泻心汤现代药理研究
半夏泻心汤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保护胃肠道黏膜、调节肠道菌群、抗幽门螺杆菌、抗肿瘤、调节免疫等,还可以调节内分泌代谢、改善情绪[1,2]。崔姗姗等[3]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可抑制食管癌肿瘤细胞的生长,改变肿瘤细胞形态,其机制可能与干预STAT3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半夏泻心汤可促进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有效修复胃黏膜屏障,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抑杀作用,方药中黄芩、黄连对幽门螺杆菌有明显药敏作用[4]。杨旭等[5]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能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益生菌增殖,减少致病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应答。
5 临床辨治经验
5.1 紧抓病机,辨证施治
苏娟萍教授认为,胃痞病机为中焦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气机升降不调,实邪乘虚内阻。该病多数表现为虚实并存、寒热错杂,其本在脾虚,常与脾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脾虚则实邪易侵,从而形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因此辨证应紧抓寒与热、虚与实的证候要点。
5.2 灵活化裁,随症加减
苏娟萍教授认为,在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其用药经常随症加减,组方思路灵活变通。胀满甚者,加厚朴、枳壳、大腹皮、莪术、三棱等;反复嗳气者,加赭石、沉香等;痰湿中阻甚者,加茯苓、苍术、藿香、石菖蒲等;饮食积滞者,加焦三仙、鸡内金、莱菔子等;胃脘嘈杂不舒、反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等。
5.3 注重饮食及情志调摄
苏娟萍教授认为,内伤饮食、情志失调是导致胃痞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中,饮食及情志调摄有明显优势。临床应指导患者健康规律饮食,积极乐观,避免紧张、焦虑。胃痞还与肝失疏泄相关,情志所伤、肝气郁滞,导致肝胃不和,临床也常见肝胃不和之寒热错杂证,苏娟萍教授辨证常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
6 验案举隅
患者,女,48岁,2019年8月12日初诊。主诉:胃脘痞闷反复发作2年,加重1个月余。患者2年来胃脘痞闷反复发作,曾间断服用西药治疗,疗效不佳,1个月前因进食生冷后症状加重。刻下症:胃脘部痞闷胀满不适,常于饭后加重,嗳气,口干口苦,时有呕吐、反酸,便溏,每日2次,纳少,眠可,舌微红,苔薄白,脉细弦。患者平素胃脘喜暖恶寒,饮食稍有不慎即发泄泻。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中医辨证:寒热错杂型胃痞。治法: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姜半夏10g,干姜10g,黄芩片10g,黄连片6g,茯苓15g,山药10g,木香10g,厚朴12g,莪术12g,桂枝10g,小茴香10g,吴茱萸3g,甘草片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019年8月19日二诊:诸症减轻,胃脘胀满不舒好转,嗳气减少,时欲呕吐,无反酸,大便质偏稀,每日1行,纳食好转,眠可。在上方基础上去吴茱萸,加党参片15g,白术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019年8月28日三诊:诸症明显好转,偶有胃脘痞闷,大便成形,每日1剂,纳眠可。继续予上方14剂巩固疗效,煎服法同前。
按语:本案患者平素胃脘喜暖恶寒,饮食稍有不慎即泄泻,为脾胃虚弱,病程日久,损伤中阳;饮食不慎易化生痰湿,困阻脾胃,进一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升降失司,故见胃脘部痞满不舒。胃气逆于上,则嗳气、呕吐;脾气陷于下,则见便溏。方中半夏、干姜温补辛开,黄芩、黄连苦降清泄,清热而不伤阳气,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患者兼有肝胃郁热之象,加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以疏肝泄热。同时不忘顾护脾胃,予茯苓、山药、木香、厚朴、莪术以健运脾胃,行气消胀。考虑患者脾胃虚寒之象偏重,予桂枝、小茴香温里散寒,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时患者症状较前减轻,无反酸,故去吴茱萸,加党参、白术继以健脾助运。三诊时患者诸症明显改善,故继续以上方调理巩固。
7小结
苏娟萍教授认为半夏泻心汤证病机较为复杂,总结为寒热错杂,中虚热结,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应紧抓辨证要点,紧扣病机。临床常见胃痞之证,多非单一因素所致,往往虚实寒热相互兼夹,医者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应从整体出发、多方位考虑,切勿顾此失彼、遗漏要证,如此才能辨证精准、准确施治。苏娟萍教授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治疗寒热错杂型胃痞,寒热并调,标本兼顾,虚实并重,其辨证思维及遣方用药经验值得临床深入学习和探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郭颖 苏娟萍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