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内科治疗方>鼻炎>正文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变应性鼻炎的定名

变应性鼻炎中医定名考辨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 , 简称 “变应性鼻炎” , 是易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后, 主要由 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以发作性喷嚏、 流涕和鼻塞为 主要症状的鼻黏膜慢性炎性。 变应性鼻炎一般常称 “过敏性鼻炎” (hypersensitive rhinitis) , 虽然两者并 不完全等同, 但曾长期被当做同一疾病。 目前中医将 变应性鼻炎及相应病症定名 “鼻鼽” , 业界已经广泛 接受, 仅有少数学者主张定名 “鼽嚏” 。 笔者从科学 名词定名原则的角度考虑, 认为 “鼽嚏” 较之 “鼻鼽” 更为妥当。 本文简要梳理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与定名过程, 为该病的命名提供依据。

古代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变应性鼻炎以鼻痒、 阵发性喷嚏、 大量水样鼻溢 和鼻塞为临床特征。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相关记 载, 如《礼记· 月令》 : “季秋行夏令, 则其国大水, 冬 藏殃败, 民多鼽嚏” [1] 。 根据此段文字的描述, 疾病 发作时喷嚏(嚏)与鼻塞(鼽)并见, 推测应当是包 括急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等在内的一类鼻病。 中医学 奠基之作《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 《内经》 )也多处记 载了 “鼽嚏” 这种临床病象, 如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 “少阴之复, 燠热内作, 烦躁, 鼽嚏” [2]520 此处 “鼽” 也为鼻塞之义, “鼽嚏” 即鼻塞喷嚏。 《内经》等书尚多次提及 “嚏” 这一现象, “嚏” 在书中或被看做生理现象 ( 《灵枢 · 口问》 : “阳气和 利, 满于心, 出于鼻, 故为嚏” [3] ) , 或作为不重要的 伴随症状( 《素问·宣明五气论》 : “五气所病……肾 为欠为嚏” [2]150 ) 。 可能由于喷嚏痛苦较小, 在当时未 引起医学界足够重视, 故未对其发病机制、 诊疗方法加以深入探讨。 《内经》等书中以 “嚏” 为主症的疾 病, 极可能也是包含变应性鼻炎在内的一类鼻病。 《内经》 《针灸甲乙经》等文献中尚有以 “鼻鼽” 或 “鼽” 为名的病症, 如《素问·脉解》曰: “所谓客 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 阳明并于上, 上者则其孙络 太阴也, 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2]271 。 据《说文解字》 , 鼽字意为 “病寒鼻窒也” 。 唐代《内经》注家王冰释 “鼽” 为 “鼻中出水” , 该说不可信。 “鼻鼽” 或 “鼽” 当指以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鼻病。 “鼻鼽” 或 “鼽” 可能也包含部分变应性鼻炎, 但并未描述该病 典型症状——喷嚏。 至金元时期,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提出 “鼽者, 鼻出清涕也” [4] , 此说影响巨大。 后世医家 纷纷沿用此论, 将流涕为主的鼻病笼统地命名为 “鼻 鼽” 。 单独论述鼽嚏、 嚏、 鼻痒等病症者极为少见。 另外, 古代文献中尚有鼻塞、 鼻流清涕等病症, 可能也包含了一定比例的变应性鼻炎。

总体而言, 由于时代所限, 古代医家未能充分认 识到喷嚏、 鼻痒与流涕、 鼻塞等症状的紧密联系, 对 喷嚏、 鼻痒等也未加深入探讨, 从而不可能把变应 性鼻炎作为单独疾病从其他鼻病中剥离出来。

近现代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和命名

近代以来, 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 变应性鼻炎逐 渐为中医界所了解。 出于临床、 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需 要, 为变应性鼻炎或相应病症选择对应的中医病名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中医界对变应性鼻 炎的命名, 主要有 “鼻鼽” 与 “鼽嚏” 两种表述。 “鼻 鼽” 是目前公认的对应术语。

1980年代之前, 由于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尚未成 熟, 中医学术界对于过敏性鼻炎的命名, 有以 “鼻鼽” 为正名者, 有称其为 “嚏” “痒” “鼽嚏” 者, 或数名 并行, 并未形成统一规范。 如1956年干祖望在 《新中 医药》杂志撰写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系列文章, 认为 变应性鼻炎很可能相当于刘完素六书所谓 “嚏” , 或 古今医统所谓的 “鼻痒” [5] 。 这是变应性鼻炎中医命 名较早的尝试。 1972年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 《五官科 讲义》以 “鼻鼽” 为正名 [6] : “变态反应性鼻炎, 是机 体受外界某种刺激产生过敏反应的疾患。 近似中医 学所称的 ‘鼻鼽’ ” 。 1975年出版的广东中医学院主 编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五官科学》也以 “鼻鼽” 为正 名 [7] : “过敏性鼻炎。 本病原因复杂, 与过敏体质有 关。 多因机体受外界某种因素刺激而发生。 因发作 时, 鼻涕清稀而多, 故称鼻鼽” 。 1978年出版的《临床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讲义》认为本病与 “鼽嚏” 最为接 近 [8] : “过敏性鼻炎为鼻粘膜的变态反应, 是人体对 某些抗原物质发生敏感的表现。 以鼻痒, 喷嚏, 流清 水鼻涕为其主要症状。 和 《内经》 中所记载的 ‘鼽嚏’ (即鼻塞, 流清涕、 喷嚏) 大致相同” 。

命名不统一的原因, 大致有两个: 第一, 中医对 于该病的命名, 是根据其临床主要症状而定。 医学 专家对于临床症状重视程度的差异, 影响了他们定 名时的倾向。 重视喷嚏者将其命名为 “鼽嚏” , 如上 述之《临床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讲义》; 重视鼻流清 涕者倾向于命名为 “鼻鼽” , 如上述之中医学院试用 教材《五官科学》 。 第二, “鼻鼽” 一词在古籍文献 中使用范围广、 时间长, 是中医界人所周知的鼻病 病名, 比 “鼽嚏” 更为浅显通俗, 命名时会得到优先 考虑。

1980年,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耳 鼻喉科学》将 “鼻鼽” 作为疾病的正名 [9] , 该书在介 绍 “鼻鼽” 病时说: “鼻鼽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鼻 痒、 喷嚏、 流清涕……鼻鼽一证, 与过敏性鼻炎相 似, 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 。 明确地将鼻鼽与变应性 鼻炎对应起来。 1985年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中 医耳鼻喉科学》 (五版教材)也以 “鼻鼽” 为正名 [10] 。 由于上述两版教材的权威性与普及性, “鼻鼽” 迅速 被中医界广泛接受。 其后中医药院校历版教材、 各 类术语标准、 临床指南等, 均将 “鼻鼽” 用作变应性 鼻炎的中医病名, 而仅把 “鼽嚏” 等病名作为鼻鼽的 别名看待。 例如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 鼻咽喉科学》: “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 痒、 打喷嚏、 流清涕、 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西 医学的变应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 治。 此外在古代文献中尚有鼽嚏、 鼽鼻、 鼽水、 鼻流 清水等别称” [11] 。 《中医药学名词》 (2013) : “鼻鼽 allergic rhinitis: 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 喷嚏、 流 清涕、 鼻塞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12] 。 《中医耳鼻咽 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 “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 作的鼻痒、 连续喷嚏、 流清涕、 鼻塞为特征的疾病。 西医学变应性鼻炎等可参考本病” [13] 。 除上述3类著 作之外, 1980年代至今的各类论文、 专著绝大多数也 采用了 “鼻鼽” 一词。 虽然 “鼻鼽” 已经广为人知, 但仍有少数医家坚持以 “鼽嚏” 为正名, 较有影响的有著名专家干祖望 的《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 王德鉴的《中医耳鼻 咽喉口腔开学》 、 徐鸿庆的 《实用中医耳鼻喉科学》 、 何宗德的《现代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 、 王伯岳的 《中医儿科学》等书。 至于为何采用 “鼽嚏” 而舍弃 “鼻鼽” , 干祖望指出: “过敏性鼻炎、 血管舒缩性鼻 炎, 传统名称为鼽嚏……《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中医 耳鼻喉科学》作 ‘鼻鼽’ , 是相当不妥的, 正如讲义 自称 ‘鼽者, 鼻出清涕也’ , 而一点也没有反映出重 点所在的 ‘嚏’ 。 ” 可谓一针见血地点出了 “鼻鼽” 病 名的先天缺陷——未能反映变应性鼻炎的重要症状 “嚏” [14] 。

试论变应性鼻炎的定名

从名词术语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角度, 来探讨 “鼻 鼽” 与 “鼽嚏” 的取舍。 国家标准《GB/T10112-1999 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要求, 术语应具有 “顾名思义 性” , 顾名思义性又称 “透明性” 。 这里的 “义” 是指 定义, 术语应能准确扼要地表达定义的要旨。 全国科 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 原则及方法》规定, 科技名词定名要贯彻科学性的 原则。 科学性要求定名应当准确表达单个概念的科 学内涵和本质属性, 对不科学的、 易引起概念混乱的 名词应予以纠正。 顾名思义性与科学性的内涵较为 接近。

“鼽嚏” 比 “鼻鼽” 更符合名词术语定名的顾名 思义性与科学性原则。 其理由有: 第一 “鼽嚏” 包含 了变应性鼻炎的关键症状 “嚏” , 比 “鼻鼽” 能够更加 完整、 直观的表达概念内涵。 第二, 由于 “鼽” 字有 鼻塞和鼻流清涕两个含义, 它们又恰好属于鼻病的常 见临床表现, 因此 “鼻鼽” 容易与其他鼻病混淆(如 鼻窒、 鼻渊、 伤风鼻塞等) , 不利于凸显变应性鼻炎 的临床特点。 由此可知, “鼽嚏” 比 “鼻鼽” 更为符合 顾名思义性与科学性原则, 以之作为变应性鼻炎的 对等术语具有显著的优势。

讨论

从名词术语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角度考虑, “鼽 嚏”较之 “鼻鼽” 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变应性鼻炎的 临床特征。术语是凝集一个学科系统知识的关键 词, 术语对于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促进学科的继承 和创新, 具有独特的价值。 当代知名术语学家郑述 谱认为: 一个术语的产生与定名过程, 往往就是对研 究对象的反复认识过程, 也是对认识结果的科学凝 炼 [15] 。 对中医药学科来说, 开展疑难术语的考证, 其 价值不仅在于确立恰当的规范名, 也是对学术体系 的完善 [16] 。 将 “鼽嚏” 定为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对应术 语, 对于深入全面认识变应性鼻炎, 充分继承和利 用古籍文献,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建议今后在编写 教材、 指南、 术语标准时, 将 “鼽嚏” 用作该病的规 范名。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高新颜 朱建平

上一篇:治鼾症验案

下一篇:鼻孔交替性鼻塞 中医揿针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