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美容瘦身>减肥瘦身>正文

浅析郑美凤运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腹型肥胖脾虚肝郁证的临床经验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肥胖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2]。肥胖不仅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还会引发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肌肉骨骼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精神、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3]。腹型肥胖指腹部皮下和内脏脂肪过多堆积和/或异常分布,导致腹围和体脂率超标的一种向心性肥胖[4],相对于全身性肥胖,其对人体的血糖和血压的影响更加显著,与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相关性[5]。因此,腹型肥胖较全身性肥胖有更多的疾病危险和死亡危险[6]。目前关于腹型肥胖的治疗方法较多,最常见的为运动疗法和控制饮食。但是未经过个体体质辨证盲目控制饮食会引起严重后遗症,且不科学的运动导致运动损伤屡见不鲜[7]。针灸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因其绿色、有效、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广泛用于治疗腹型肥胖[7],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瘦素及胰岛素抵抗、中枢神经、炎症因子水平等有关[8,9]。
 
郑美凤教授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五系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督导组副组长、中医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兼腧穴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科普分会主任委员、福建中医药研究促进副会长,从事中医针灸教育、临床工作近40年。郑美凤教授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其学习,现将郑美凤教授应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腹型肥胖的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1 溯本求源,理论探求
1.1 木土失和,病由此生
《黄帝内经》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即天地人同气相求,同类相应,人之五行与天地自然五行息息相通。脾为中土,“以四时长四脏”“灌四傍”“生万物而法天地”。肝为木,居中焦,斡旋枢机,“五脏以肝为贵”,其气敷和,则脾土运化。《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载:“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土得木而达”,若岁木太过,脾土受邪,则体重烦冤。因此,郑美凤教授指出,脾土赖肝木疏达而厚,肝木得脾土灌溉而升,肝脾协调,共生气血。今时之人,喜食醇甘厚味,暴饮暴食,饮食不节,使脾胃受损,土壅则木郁。同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们多有焦虑情绪,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肝木横恣,反侮克脾,进而形成脾虚肝郁证。《素问·气交变大论》提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脾土太过,脾土盛而乘肾水,则生肾病。腹为阴,乃太阴病的重要场所,因此若中央脾土感邪,则腹部是其病变的首要部位。郑美凤教授始终强调,疾病的发生不仅是机体发生病变,还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故在疾病辨证中要紧抓整体观。郑美凤教授总结,脾土受邪引起的肥胖最先表现为腹部肥胖,患者情绪不佳,肝气郁结,横犯脾土,因此该病的病机以脾虚肝郁为主,兼有肾虚。
 
1.2 健脾疏肝,治病之本
腹型肥胖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兼有肾虚,因此治则应为疏肝健脾,兼补肾水,协调脏腑阴阳平和。近代葛钦甫先生创立太极六合针法,该针法通过调动自身能量系统,通调脏腑经络气血,平衡阴阳,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郑美凤教授临证时,根据《灵枢·九宫八风》记载的“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配合应用募穴及外八卦中的四关穴,以促进气机升降出入平衡,最终使阴阳趋向平和,疾病向愈。太极六合针法以神阙为中心,以“四步通调”为行针技法,内八卦为君,乃治疗针,中八卦为臣,是导引针,针刺病灶区域为纳气针,外八卦为加强针,因此纳气针和加强针同为佐使。内八卦和中八卦针尖方向一致,均朝外(→→),纳气针针尖应朝向内八卦(→⊙←),外八卦与内八卦五行相生相合,构成完整的“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最终达到调畅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的功效[10]。
 
2 临证经验
肥胖是长期慢性蓄积而成的,治疗周期较长,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使其积极配合。郑美凤教授临床治疗腹型肥胖多采取三步走,即一针、二灸、三闪罐。
 
2.1 针法
患者取仰卧位,从医者的角度进针,以“神阙”为中心,正上方3寸为离,右上方为坤,右侧为兑,右下方为乾,正下方为坎,左下方为艮,左侧为震,左上方为巽,按此顺序各方各布一针,每个部位的针尖均朝向“神阙”,取纳气针之功效;再取双侧带脉,然后给予电针,配对方式为离和坎、坤和兑、乾和右侧带脉、艮和左侧带脉、巽和震,选取疏密波,频率为1Hz,时间30min。郑美凤教授认为,阳虚、痰浊皆会阻碍气机运行,气不行则血不行,故肥胖之人常伴有血瘀,治疗时配以丰隆、阴陵泉、支沟、三阴交、内关、合谷、太冲等穴。郑美凤教授指出,太极六合针法采用后天八卦象数和方位,效仿天地大道以治疗疾病。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肥胖时,取双侧水分、气海、天枢,发挥治疗针作用;取关元、石门、大横、带脉,发挥导引针、纳气针作用;外八卦的丰隆、阴陵泉、合谷发挥加强针作用,并通过全息共振效应形成错综复杂的腧穴网络,起到调理脾胃、祛湿化痰、培元固本的作用。
 
2.2 灸法
研究显示,艾灸可促进肥胖部位的脂肪代谢,通过热传递加快水分代谢[5]。郑美凤教授在施针的同时,应用温灸箱以神阙为中心覆盖腹部进行艾灸。温灸箱是郑美凤教授设计,长17.5cm,宽10.5cm,高11.5cm,分为两层,中间用两层铁丝网相隔,铁丝网与箱底距离3cm(箱子下可留针且不压针);铁丝网为波浪状,形成4个凹槽以便放置艾条;温灸箱的盖子可移动,方便温度的调节。艾灸时取3~4根3cm长的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箱,然后置于患者腹部。《难经》载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提出脐与五脏六腑的重要联系。郑美凤教授指出,神阙居于正中,对先后天的生命系统起着宏观的调控作用。艾灸神阙可振奋阳气,培元固本,理气健脾。温灸箱体积较大,向上可覆盖水分、下脘,以健脾和胃、理气化湿;向下可覆盖气海、石门、关元,以升阳益气、通调三阴、泌别清浊。
 
2.3 闪罐法
电针和艾灸结束后,在神阙、双侧天枢、双侧带脉及脂肪丰厚的位置进行闪罐,留罐10 min。郑美凤教授指出,闪罐和留罐可刺激经络穴位,振奋阳气,调达脾胃运化,升清降浊,尤其是刺激带脉可消减腰腹部的水湿、膏脂,效果显著。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45岁,2021年2月3日首诊。近年来,患者体质量增加明显,腹部有赘肉,运动和节食减肥,疗效不佳,反导致膝盖疼痛和胃脘部不适。刻下症:月经正常,身体困重,乏力,易疲劳,多汗,情绪不佳,饮食正常,寐安,小便正常,大便不成形,质黏腻,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而无力。体质量:65kg,身高155cm,体质量指数(BMI)27.0kg/m2。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中医诊断:肥胖(肝郁脾虚证,兼有肾虚)。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温补肾阳。取穴:腹部取八卦针,外八卦取双侧带脉及足三里、太冲、丰隆、三阴交、合谷等,针具选择0.30mm×40 mm毫针。内八卦穴位予透穴针刺,针尖朝向神阙,外八卦行常规针刺,然后按上文所述配以电针,选取疏密波,频率为1Hz,电流大小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时间为30min。针刺时不追求针感,电针的同时在八卦中心采用温灸箱灸30min。灸毕在神阙、天枢、带脉及脂肪丰厚处闪罐,留罐10min。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15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平素少食煎炸高热量食物,适当锻炼。1个月后随访,患者BMI 26.2kg/m2,腹部轮廓明显,嗜睡改善,精神好转。
 
按语:郑美凤教授指出,肥胖多与脾胃虚弱有关,饮食不节,脾土壅滞,日久脾阳受损,化生痰湿,湿困脾气,环环相扣,相互影响。肾主津液,肾气不纳,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津液不行,四肢无以润泽,痰湿聚集于中部,形成腹大、四肢瘦的肥胖体征。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则木克土,脾土失运,湿浊困厄。总而言之,肥胖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脾肾亏虚、肝气郁结、痰湿内阻。八卦针可补脾胃,充肾气,疏肝气,运化水湿。带脉失约是腹型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双侧带脉可升清降浊,通络祛湿,约束经筋,梳理五脏功能,收涩两侧腰肌。外八卦选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以补脾胃之气、疏肝气、化痰湿、通瘀滞,合谷配太冲可升举脾胃阳气,疏解肝胆郁结。神阙属任脉,连系诸经百脉,是全身经络的枢纽,因此在此处行温灸箱灸,可地起到温阳化气之效。闪罐可助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内湿外行。
 
4 小结
肥胖是当今困扰人们的一个重要的亚健康问题,而腹型肥胖首当其冲,是众多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郑美凤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认为腹型肥胖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健脾祛湿、升清化浊、疏肝气、温肾阳是重要的治疗思路,临床治疗腹型肥胖具有较好的疗效。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洪益玲 郑美凤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取“驼峰”之象释肥胖患者之惑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