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湿热气候与妇科疾病证治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各异, 遣方用药存在明显地 域差异, 故临证施治宜因地制宜。 四川盆地气候温 润多湿, 民众嗜食辛辣油腻, 以致湿热体质居多。 若 摄身不慎或饮食不节使湿热内生, 内外相感, 则易产 生湿热病证。 湿邪重浊黏腻, 易袭阴位, 流注下焦冲 任, 故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 湿郁化热, 湿与热结, 阻滞气机, 或日久化瘀入络均可致湿热瘀结于胞宫、 胞脉, 导致多种妇科疾病, 如, 妇科炎性疾病、 痛症 性疾病、 月经不调、 不孕症等。
川蜀地域与湿热之邪蕴生
川蜀即今四川盆地区域, 四川地处我国西南部, 西部是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 北部是秦巴山系, 东 部是大娄山、 武陵山脉, 南部是云贵高原, 形成典型 的盆地地形 [1] 。 在低洼的盆地境内江河纵横, 水库 湖泊众多, 湿气弥漫不易消散; 又因受亚热带季风影 响, 雨热同季, 夏季气流对流不畅, 造成长夏高温伏 热。 使得盆地内年相对湿度平均在76%-85% [2] , 形成了 典型的 “湿重、 雾多、 长夏湿热弥漫” 的气候特点 [3] 。 近年来,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四川地区春、 夏季 开始日期明显提前, 使得高温时间延长而造成全年平 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因此, 四川盆地内湿与热常携, 湿邪之邪更甚。 正如清代薛雪所言: “热得湿而愈 炽, 湿得热而愈横” , 则湿热之邪氤氲而生。
湿热体质与川蜀饮食特点
早在 《素问· 宝命全形论》中云: “人以天地之气 生, 四时之法成” , 指出人与天地相应, 具有适应自 然的能力,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界的时空变化 同步 [4] 。 而四川盆地独特的湿热气候, 使生活在该地域的居民为了适应环境而形成与自然相适应的体质, 即湿热体质。 体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机体对某些 疾病的易患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 但不一定都表 现出临床症状, 只有在机体受到外界邪气侵扰时, 这 种易患倾向才可能表现出来 [5] , 故湿热体质是导致湿 热病证的重要因素。 为了祛湿祛潮, 川蜀民众常年喜 食麻辣炙煿、 肥甘厚味之品, 辛烈醇厚的白酒更是 餐桌上的必备之品。 麻辣之品性味多属辛温, 对久居 湿热之地的蜀人有宣散湿浊之功, 但食之太过则反 助湿蕴热, 肥甘厚味又可酿生湿热。 加之大气湿热邪 气外甚, 与湿热体质的蜀人同气相召, 外内相感, 致 使机体易于感受湿热之邪产生湿热病证。
川蜀妇科疾病与湿热致病特点
四川地域气候和饮食习惯使蜀人多湿热体质, 而 疾病所属证候分型与体质具有从化性, 故湿热是川 蜀地区各种疾病、 证候演化的基础, 湿热证为本地多 种疾病最常见的证型 [6] 。 湿热之邪也是导致川蜀妇 科疾病的常见病因, 且湿热常与瘀结, 致病缠绵、 变 证多端。 如湿热流注下焦, 伤及冲任带三脉, 常致月 经太过和带下异常; 湿热瘀结, 阻滞冲任胞宫气血运 行, 或日久湿热瘀结而致癥瘕, 则致妇科炎性疾病、 痛症类疾病; 湿热瘀三者相互胶结, 阻滞冲任、 胞宫 胞脉致两精不能相合则致不孕。 由此可见, 湿热或湿 热瘀结是引起多种妇科疾病的常见病因病机, 尤其 是在川蜀地区更为多见, 治疗常以清热利湿、 或清湿 化瘀为法。
1. 妇科炎性疾病、 痛症类疾病 湿热或湿热瘀 结为妇科炎性疾病、 痛症类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 常表现为带下过多、 色黄气臭或伴阴痒, 下腹痛及发 热; 经行腹痛, 月经量多期长, 下腹包块, 或伴不孕 等。 薛己曰: “湿热下注, 蕴炽而成, 故令带下” 。 傅 青主认为: “白带乃湿盛而火衰” “青带乃肝经之湿 热” “黄带乃任脉之湿热” “赤带亦湿病” , 故带下 量多异常多为湿热所致, 外感或内生湿热邪伤及任 带二脉, 则见带下量多色质异常; 湿热蕴结冲任胞宫 胞脉, 阻滞气机, 甚则化为湿毒, 邪正相争则致腹痛 发热; 湿热之邪内伏, 久则瘀热入络, 湿热与瘀血互 结, 则致癥瘕痛经, 或不孕; 湿热瘀阻冲任胞宫, 经 血不能归经则见月经量多期长。 妇科炎性疾病、 痛 症类疾病临床多见于带下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 症) 、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带下病治以清 热利湿止带, 常用止带方加减: 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赤芍、 牡丹皮、 黄柏、 栀子、 牛膝、 椿根 皮、 土茯苓等;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以清湿化 瘀、 行气止痛, 常用银甲丸加减: 银花、 连翘、 升麻、 红藤、 蒲公英、 生鳖甲、 紫花地丁 、 生蒲黄、 椿根皮、 大青叶、 茵陈、 琥珀末、 桔梗;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 异位症治以清湿化瘀、 行气止痛, 常用红藤汤合下瘀 血汤加减: 红藤、 紫花地丁 、 败酱草、 蒲公英、 三棱、 莪术、 地鳖虫、 大黄、 桃仁、 红藤、 败酱草、 薏苡仁、 延胡索、 川楝子等。
2. 月经 “太过” 类疾病 月经 “太过” 类疾病是 指以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崩漏、 经间期 出血等以经量、 经期、 周期频多太过为临床表现的 一类月经不调, 因其病因病机相似, 属于异病同治类 疾病, 可统称为月经 “太过” 类疾病 [7-8] 。 在川蜀地区 湿热或湿热瘀结为该类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湿热 之邪可影响肝脾肾三脏功能, 引起冲任失调, 胞宫失 于藏泻。 湿热扰及冲任, 血海不宁, 则致月经先期, 经期延长; 湿热阻于冲任胞络, 氤氲之时重阴转阳, 阳气内动, 引动内蕴之湿热, 扰动冲任血海, 则见经 间期出血; 若湿热与瘀血蕴结, 阻滞冲任胞宫, 血不 归经则见月经过多或崩漏下血。 针对此类疾病, 治疗 当重在清热除湿、 调经止血, 方以蒲贯四妙坤茜汤加 减: 蒲公英、 炒贯众、 苍术、 黄柏、 薏苡仁、 地榆炭、 马齿苋、 荆芥炭、 茜草、 益母草等; 若夹血瘀明显者, 加蒲黄、 三七粉等化瘀止血; 若气虚明显者, 加黄 芪、 党参、 白术等健脾益气, 固冲止血。
3. 不孕症 湿热瘀阻为不孕症主要致病因素之 一, 湿热瘀结冲任胞宫胞脉致精卵受阻, 两精难合 则不能成孕, 此类多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导致的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湿热瘀结日久, 阻滞气机, 血 瘀更甚, 久而渐生癥瘕, 癥瘕占居胞宫、 阻滞胞脉而 成不孕, 此类多为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所 致的不孕; 湿热内阻亦可导致肝脾肾功能失常, 冲任 失调, 经行异常(多表现为月经太过类疾病) 而致不 孕。 如《万氏妇人科》中言: “女子无子, 多因经候不 调……此调经为女子种子紧要也” , 此类多为排卵障 碍所致不孕。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治以清热除湿、 化瘀通络, 常用四逆四妙三藤汤加减: 柴胡、 枳壳、 白芍、 甘草、 苍术、 黄柏、 薏苡仁、 川牛膝、 鸡血藤、 大血藤等;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不 孕, 治以清湿化瘀、 消癥散结, 常用红藤汤合大黄牡 丹皮汤加减: 红藤、 忍冬藤、 败酱草、 蒲公英、 三棱、 莪术、 地鳖虫、 大黄、 牡丹皮、 桃仁、 冬瓜子等。 排卵 障碍所致不孕, 治以补肾健脾、 清湿化瘀, 方以健固 四妙加减: 南沙参、 白术、 茯苓、 薏苡仁、 巴戟天、 苍 术、 薏苡仁、 黄柏、 川牛膝、 茜草、 益母草等。
结语
四川盆地特殊的地域气候、 饮食习惯和体质特 点, 致使该地区湿热病证常见。 湿热致病在川蜀人群 中具有常见性、 广泛性、 病机复杂、 缠绵难愈、 治疗 困难等特点 [9] , 当需引起重视。 如湿热或湿热瘀结所 致的妇科炎性反应、 痛症性类疾病、 月经太过类疾 病、 不孕症等, 大多为妇科疑难疾病, 病情缠绵, 较 难治愈。 对此。 临证在辨病和辨证的基础上当重视 地域特点, 充分发挥中医因地制宜的特色, 以提高临 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