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 传染与抗传染免疫
• (一)基本概念
• (二)传染过程的表现
• (三)病原体的致病性
• (四)传染性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 (三)流行特征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 (一)基本特征
• (二)临床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二章 病毒感染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发病机理
• 病理变化
• 临床表现
• 可能影响肝炎病情的某些因素
• 并发症与后遗症
• 诊断
• 鉴别诊断
• 预后
• 治疗
• 预防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
•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 并发症
第三节 病毒性胃肠炎
• 一、轮状病毒胃肠炎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 临床表现
◦ 诊断
◦ 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防
• 二、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 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
• 三、其它病毒性胃肠炎
• 附:肠道病毒感染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
第五节 麻疹
• 非典型麻疹
第六节 水痘
• 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第七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 实验室检查
第九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流行特征
第十节 森林脑炎
• 诊断诊据
第十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 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附:病毒性出血热的分类
第十二节 登革热
第十三节 狂犬病
•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第十四节 艾滋病
• 发病原理和病理变化
第三章 立克次体感染
第一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
第二节 地方性斑疹伤寒
• 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
第三节 恙虫病
第四节 Q热
第四章 细菌感染
第一节 败血症
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
• 发病机理与病理
•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 一、伤寒
◦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预后
• 二、副伤寒
第四节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附 鼠伤寒
第五节 霍乱
• 发病原理与病理改变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第七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
•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
第八节 空肠弯曲菌肠炎
第九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十节 白喉
第十一节 百日咳
第十二节 军团病
第十三节 猩红热
第十四节 布鲁氏菌病
第十五节 鼠疫
第十六节 炭疽
第十七节 兔热病
第五章 螺旋体感染
第一节 (缺)
第二节 回归热
第三节 莱姆病
• 发病原理及病理改变
第六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痢疾
• 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
第二节 疟疾
第三节 黑热病
第四节 血吸虫病
• 异位损害及并发症
第五节 丝虫病
附录
抗生素、磺胺药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
预防接种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
• 消毒的目的的意义
• 消毒的种类
• 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
• 具体消毒方法的应用
• 消毒效果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预防
• 第三章 疫情的报告和公布
• 第四章 控制
• 第五章 监督
• 第六章 法律责任
• 第七章 附则
常用传染病学词汇(英汉对照)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Y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