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组织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腔干燥症, 还可累及内脏器官[1]。本病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两类。流行病学统计显示, 国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病率为0.29%~0.77%, 老年人患病率为2%~4.8%, 男女比例为1:9~1:10,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好发年龄段为30~60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影响等多因素参与发病。西医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替代疗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本病常用的药物, 但不良反应多, 且疗效不稳定。中医药治疗该病优势显著, 不良反应少, 能有效缓解病情, 改善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66岁, 2018年3月21日初诊。主诉:口干、眼干、鼻干13年。患者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眼干、鼻干, 未予以重视, 随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食用干性食物需用水送下, 遂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自身免疫检查:抗SSA抗体 (+) 、抗SSB抗体 (+) 、抗核抗体 (ANA) (+) , 行涎腺功能检查及唇腺活组织检查 (具体结果不详) 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曾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来氟米特等西药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因不良反应明显未坚持服用, 自行停药, 为求中医治疗就诊于我科门诊。现症见:口干, 口渴, 吞咽困难, 喜进流食, 进食干性食物需用水送下, 讲话需频频饮水, 嘴唇干裂起皮, 眼睛干涩, 眼泪少, 鼻腔干燥, 咽干, 皮肤干燥, 纳差, 眠欠佳, 小便正常, 大便干, 2~3 d一行。舌淡红略暗, 苔薄白少津有裂纹, 脉细滑。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中医诊断:燥痹 (气阴两虚, 瘀血阻络) 。治法:滋阴生津润燥, 补气活血通络。处方:生地黄20 g, 玄参20 g, 麦冬20 g, 沙参30 g, 当归12 g, 川芎18 g, 枸杞子15 g, 太子参12 g, 茯苓12 g, 白术12 g, 石斛12 g, 玉竹15 g, 莪术18 g, 香附30 g, 乌药30 g, 鸡血藤30 g, 甘草片6 g, 7剂, 每日1剂, 水煎服。活血润燥颗粒 (医院内部制剂) , 每次1袋, 每日3次, 开水冲服。辅以泡茶饮 (桑叶、菊花、麦冬、玉竹、木蝴蝶、枸杞子、净山楂) , 频服。
2018年4月11日二诊:患者口干、眼干症状稍缓解, 纳差, 眠欠佳, 大便干, 2~3 d一行。舌淡红略暗, 苔薄白少津, 脉细滑。上方加荔枝核30 g, 橘核30 g, 水蛭6 g, 以化痰活血通络, 首乌藤30 g安神助眠, 14剂, 每日1剂, 水煎服。泡茶饮加密蒙花10 g, 泡茶频服。活血润燥颗粒继续服用。
2018年5月3日三诊:口干症状较前好转, 食用干性食物仍需水送服, 眼睛干涩, 纳差, 眠欠佳, 大便2日一行。舌淡红略暗, 苔薄白少津, 脉沉细滑。上方加桔梗10 g, 以引药上行, 助津输布, 14剂, 每日1剂。活血润燥颗粒、泡茶饮用法同前。
2018年5月23日四诊:患者自诉口干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口中有唾液, 讲话时不再频频喝水, 眼干、鼻干较前好转。舌淡苔薄白少津, 脉细滑。效不更方, 继服前方, 7剂, 每2 d服用1剂, 余治疗方案同前, 继续门诊治疗。嘱患者调畅情志, 清淡饮食, 注意口腔卫生, 避免用眼疲劳。
2 讨论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古籍文献中并没有相对应的病名, 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燥证”“内燥证”“燥毒证”等范畴。《痹病论治学》始有“干燥综合征”之病名, 称为“燥痹”[2]。目前根据《实用中医风湿病学》[3]中辨治要点, 将其分为以下4型:气阴两虚证、阴虚津亏证、阴虚热毒证、阴虚血瘀证。
干燥综合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阴精亏虚, 精血不足, 阴津亏耗, 或因反复感受燥邪, 或过多服用燥热药物, 积热酿毒, 灼伤津液, 或情志失调, 肝郁化火, 火热灼津成燥, 导致津亏液伤, 清窍失于濡润, 四肢百骸无以濡养, 病久瘀阻血络, 深至脏腑而成本病。路老认为:“燥痹之发, 缘由先天禀赋不足, 阴液匮乏;或木形、火形之躯, 阴虚火旺;天行燥邪或温热病毒, 损伤津液;或寒湿内盛, 郁久化热, 化燥, 灼伤阴津等, 使机体阴液损伤, 组织失充、失养, 筋脉闭阻不通而成”[4]。其病机以阴虚津亏为本, 燥邪为标, 虚、燥、瘀、毒交结为患[5]。
该例患者年过六旬, 脏腑功能衰退, 肝肾亏损, 气血虚少, 气虚不能化生津液, 津液乏源, 形体官窍失养, 病越久则阴越亏, 日久阴津亏损明显, 正气亏虚, 感外邪引动则生燥热, 阴虚燥热日久, 病久入络, 瘀血内生发为本病, 所以治疗当以滋阴生津润燥、补气活血通络为主。方药以增液汤加味, 用药遵循《黄帝内经》“燥者濡之”的基本原则, 治以辛寒, 佐以甘苦, 生地黄、玄参、麦冬、沙参、石斛、玉竹、枸杞子清热生津, 滋阴润燥。《脾胃论》曰:“气少作燥, 甚则口中无涎。泪亦津液, 赖气之升提敷布……今气虚津不供奉, 则泪液少也, 口眼干燥之症作矣。”气能生津, 饮食入口, 纳于胃腑, 由脾胃之气腐熟运化而化生水谷精微。气能行津, 津液随气的升降出入在体内进行输布。故以太子参、茯苓、白术补气健脾生津, 行津润燥。久病入络, 久病必瘀, 瘀血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既是病理产物, 也是致病因素[6]。正如《血证论》所说:“有瘀血, 则气为血阻, 不得上升, 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又云:“瘀去则不渴。”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燥为干涩不通之疾。”活血祛瘀法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 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故以当归、川芎、莪术、香附、乌药、鸡血藤、水蛭行气活血通络, 使气血条达, 津液布散如常, 形体官窍得以濡养, 使全方补而不滞, 滋而不腻。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能滋阴润燥, 补气生津, 活血通络, 使肝肾得养, 阴精充沛, 阳气布化, 血脉畅通, 肌肤官窍润泽, 阴平阳秘, 脏腑安和。后期在此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化裁, 2个月后患者诸症缓解, 门诊继续随访治疗无不适, 收效甚好。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增液汤能上调颌下腺VIP的表达, 改善异常的AQPS分布, 增加其唾液流率。同时, VIP能改善异常NOD小鼠中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 下调TNF-α的表达, 保护NOD小鼠颌下腺结构与功能, 改善颌下腺病理改变[7]。生地黄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 对IL-2的产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使细胞免疫功能增强[8]。玄参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活性, 能改善阴虚小鼠的消瘦、躁动等症状, 促进体内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 恢复阴虚小鼠的免疫功能[9]。麦冬能维持Th1/Th2细胞平衡, 降低IFN-γ/IL-10及IFN-γ/IL-4的比值, 对Th17细胞因子及水分子通道蛋白产生一定的调控作用, 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浸润度, 保护颌下腺, 改善口干及眼干症状, 有效治疗干燥综合征[10]。
综上所述, 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 并与西医现代研究成果紧密联系, 发挥了中医药安全、有效的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1]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829-832.
[2]路志正, 焦树德, 阎孝诚.痹病论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281-291.
[3] 路志正, 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66-476.
[4]路志正.路志正医林集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4-155.
[5]郑爱红, 许早荣.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 2015, 23 (10) :70-73.
[6]朱秋爽, 王新昌.干燥综合征从瘀论治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6 (4) :313-315.
[7]李成荫.增液汤调控神经肽VIP的表达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8]王朴.生地黄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 (8) :986.
[9]许福泉, 许旭东, 陈士林.玄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 2013, 15 (9) :752-759.
[10]刘鹏, 孙一丹, 王梓霖, 等.中药麦冬对干燥综合征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 2017, 38 (4) :773-775.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刘芳 许瑞曼 周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