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笺尺牍既是文人性情的抒发与寄托,也承载了生活中琐碎却鲜活的细节。日前,笔者收到江苏常州钱氏儿科第十二代传人钱大宇转发给我的珍贵信笺,是唐玉虬写给钱育寿的亲笔信,落款日期是二月二日,从信札内容上推算,年份约是1957年。信的内容如下:
育兄:
春节中曾于写济宽兄弟函中附致一函,曾否接到?兹卓耀先生来参加本院第一期继承班拜师大会,虬见卓公,便忆吾兄也(回忆一九五六,虬与兄与卓公来宁参加全省卫生技术代表大会),闻兄尚未完全恢复健康,至以为念。自家是医生,而不能治好自己的病,是皆由于因循不上紧之故。
请兄努力注意于一切卫生方面的事,起一干劲,治好此病,全臻健康,惠我好音,至盼至盼,专此祇颂
双祉
堂上为我请安
弟唐玉虬敬启二月二日辰六时
俗云:因循因循,误尽一生。请兄三复斯言,此等病只要时刻留意,万无治不好之理。
钱育寿是钱大宇的父亲。据钱大宇介绍,他父亲当时患的是肺结核。曾在青果巷行医的唐玉虬与在化龙巷行医的钱育寿既是同行又是至交,情谊深厚,彼此照顾。信中提到的济宽是指内科名中医屠济宽(1916—1982),卓耀是指外科名中医吴卓耀(1906—1990)。唐玉虬比钱育寿年长29岁,信的开头称钱为兄,落款自称为弟,属于谦称。“因循”一语出自清末权臣曾国藩的名言:“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这里的“因循二事”,指的是拖延、迁就这两件事。唐玉虬期望钱育寿“起一干劲,治好此病,全臻健康,惠我好音。”对信中的关键词“因循因循,误尽一生”“时刻留意”加了着重号,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唐玉虬(1894—1988),名鼎元,号髯公,是明代抗倭名将唐荆川(唐顺之)的第十四世嫡孙,常州人。早岁读书寄园,从师于江南大儒钱名山(1875—1944)。他一生苦好吟诗,著述极丰,有《五言楼诗草》《入蜀稿》《国声集》《怀珊集》等多部诗集问世。其中《入蜀稿》《国声集》获得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国学术奖励文学类三等奖,同获此奖者有王力、曹禺等5人。1956年,唐玉虬进入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由儒而医,医而活人育人,从事中医古文献及古典文学教学研究,是著名的医家兼诗人。
唐玉虬此番致钱育寿信札,所用的红色八行笺上端印有“毘陵唐氏家谱戊子续修纪念信笺”,左下方印有“武进唐大宗祠制”。戊子年,即公元1948年。唐玉虬倾注大量心血完成唐氏家谱的续修,功不可没,此笺同样是研究唐氏牒谱的重要物证。用此信笺亲笔书写,更增加了它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唐玉虬一生交游广阔,尤常与文人学者相交,他的《名人书札》记录了文化名人陈寅恪、商衍鎏、陈叔通、黄宾虹、熊十力、叶恭绰、马一浮、吴宓、张元济、汪辟疆、蒋维乔、周瘦鹃、丰子恺等数十位名人的书函,与家人及亲朋更是感情深厚亲密。
钱育寿(1923—2006),常州人,常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学院兼职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39年随父钱同高习医,1943年起独立应诊。他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中医学会秘书长,还是第二至十届市人大代表,并曾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委员、常州市委副主任委员等。
1952年,常州市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时,下设六个分会,第一分会即中医协会,选举钱育寿为主任委员。1953年4月,遵照卫生部关于组织中医学会的指示,经常州市政府同意,成立常州市中医学会,陈士青任主任委员,徐迪华、唐玉虬任副主任委员。钱育寿和唐玉虬都是当时常州中医学术团体负责人。
1950年出生的钱大宇,是钱育寿的长子,他精心收藏了唐玉虬的信札和《玉虬医话》等资料。年届古稀的钱大宇还清楚地记得唐钱两家的交往:在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年幼,尚不懂事,看到一位白眉的慈祥老者(唐玉虬),在暑假时从南京回常,常来钱宅,眯着眼睛,各种典故娓娓道来。我真不愿他回去,他讲的苏武牧羊、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至今未忘。
从唐玉虬给钱育寿的信中,不仅可以欣赏他笔力雄厚、潇洒自如的墨宝,还可以领略其行文构思之巧,遣词用字之妙,更能够感受到他为人笃厚,对同行体贴关怀的殷殷眷顾之情。(单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