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分析“诸痛痒疮,皆属于火”曰:
“人近火气者,微热则痒,热甚则痛,附近则灼而为疮,皆火之用也。或痛痒如针轻刺者,犹飞迸火星灼之然也。痒者,美疾也。故火旺于夏,而万物蕃鲜荣美也。炙之以火,渍之以汤,而痒转甚者,微,热之所使也;因而痒去者,热令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阳气得泄,热散而去故也。或夏热皮肤痒,而以冷水沃之不去者,寒能收敛,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怫热内作故也。痒得爬而解者,爬为火化,微则亦能令痒;甚则痒去者,爬令皮肤辛辣,而属金化,辛能散,故金化见则火力分而解矣。或云痛为实,痒为虚者,非为虚为寒也,正谓热之微甚也。”
笔者引守真先生此文,并非要咬文嚼字,而是想以此文为依托,将笔者所理解的痒及治疗讲清楚。
“微热则痒,热甚则痛”似有片面重火之嫌,笔者认为不如径直改为“邪微则痒,甚则痛”。邪是什么?是气血不通的原因推测。于是“邪微则痒,甚则痛”便可以理解为“气血不通轻微则痒,严重则疼痛”。这样就容易理解“痒为痛之渐”了——痒是半通不通,疼痛是彻底不通。
“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怫热内作”故痒。阳气在正常的时候,可以温通气血,使腠理开合适度,于是以“阳气”名之。但是,在“郁结,不能散越”的时候,是否还能叫做“阳气”呢?
笔者认为不能。只有在正常的时候才是“正气”,不正常的时候叫作“邪气”,中医的理论讨论起来才容易规范。于是,“阳气郁结,不能散越”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怫热”——阳气怫郁导致的热邪。这样,作为症状的“痒”是半通不通,治疗就是要疏通引起不通的原因,使不正常的“怫热”之邪向正常的“阳气”回归。
“痛痒如针轻刺者,犹飞迸火星灼之然也……痒得爬而解者,……微则亦能令痒;甚则痒去者,爬令皮肤辛辣……而解矣。”摘录出来的这几句为治疗瘙痒提供了一种方法。“如针轻刺”会痒,搔抓“微则亦能令痒”,但是搔抓“令皮肤辛辣……而解矣”,同理,用针重刺也会治疗瘙痒。
“炙之以火,渍之以汤,而痒转甚者,微,热之所使也;因而痒去者,热令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阳气得泄,热散而去故也。”同样的方法,而结果不同,提示前者腠理不容易通,故以热“发之不开”,瘙痒转增;而后者以热“发之”,“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邪散而阳气得以恢复正常,故“痒去”。一者提示加热的力度;二者提示要注意有“发之不开”的情况存在。
“炙之以火,渍之以汤,而痒转甚者,微,热之所使也;因而痒去者,热令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阳气得泄,热散而去故也。或夏热皮肤痒,而以冷水沃之不去者,寒能收敛,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怫热内作故也。”前半句是说热“令皮肤纵缓,腠理开通,阳气得泄,热散而去”;后半句是说寒“能收敛,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怫热内作”。前后一对比,便容易得出,对于痒的治疗,应该去疏通不通的腠理。
综上所诉,痒为邪微,阳气欲疏通而痒,病位在皮肤腠理,治疗可以“以痛止痒”,也可以“疏通腠理散邪而治痒”,二者结合,标本兼治,以整体的健康为出发点来看待痒,病去正气复而痒不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