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后山上的那片梓树枝繁叶茂、花色正艳。梓树修长挺直的躯干、垂悬的线形蒴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在外表上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有不小的社会价值和药用价值呢。
梓树又名楸、花楸、水桐、河楸、泡楸、臭梧桐、黄花楸、水桐楸、木角豆,为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可作行道树、绿化树种,木材可作家具,还具有很强的抗污染能力,因此,梓树深受人们喜爱。《诗·小雅》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此语是说桑树和梓树乃父母所植,必须恭恭敬敬,故而后人便以桑梓作为家乡或父老的代名词,足见梓树之受人崇敬。《埤雅》曰:今呼牡丹谓之华玉,梓木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故《书》以“梓材”名篇,《礼》以“梓人”名匠也。《埤雅》将梓木与花中之王牡丹相提并论,称之为木王,并引《尚书》和《礼记》关于梓材、梓人之语,说明梓树之名贵、尊崇,表达了对梓树的无限褒扬之情。《农政全书》载:梓名木王,植于林,诸木皆内拱;造屋有此木,则群材皆不震。此语表明梓木材质之高、树种之贵重。
正因为梓树有如此之赞誉,故而又有不少象征意义。据《后汉书》载:东汉名宦应顺,今河南项城人,历经明帝、章帝、和帝三朝,为官清正,廉直无私,严于律己,明达政事,赏罚必信,侍奉后母至孝。他在冀州(今河北冀州市)履职时,官署的屋面上长出了一棵梓树,虽小但长势喜人,叶绿可爱。官署的屋面上并无泥土,怎么能长出树来呢?古人认为这应该与应顺侍母至孝、为官清廉有关,是祥瑞的征兆,故而梓树又成了孝敬父母、为官廉政的象征。
其实,梓树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对梓树的药用价值即有明确记载:“梓白皮味苦,寒,无毒,治热,去三虫。花、叶,捣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这说明古人很早就已经把梓树的皮、花和叶入药,治疗疾病。明代医家张志聪认为,梓与楸同类,“梓,从辛,楸,从秋,禀金气也。气味苦寒,禀水气也。禀水气,故主治热毒。禀金气,故主杀三虫。”张氏之语从中医理论上阐明了梓树皮、花和叶治热、疗疮的原因:梓树的皮、叶和花味苦入心,故能清热泻火、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湿热为生虫的本源,具体到猪而言,其为水畜,恶热而易患瘟毒之疫疾,猪疮恰是由湿热所生。《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梓白皮可以去三虫、治湿热,梓叶能够疗疮疾。
梓树有着非凡的外在形象,其树干通直端正、叶大荫浓,象征着一个人的端庄、正直;春夏满树白花,秋冬荚果垂悬,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从药用价值上看,梓树几乎全身是宝:梓实利尿、消肿,可治疗浮肿、慢性肾炎、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等;梓白皮利湿热、杀虫止痒、降逆止吐,煎水外用可治湿疹、皮肤瘙痒、头疮等;梓木催吐、止痛;梓叶清热解毒、杀虫止痒。尽管现在很少用梓叶和梓花作为猪饲料,然从古文献记载“花叶取以饲猪,并能肥大,且易养”看,梓叶和梓花在动物饲料的开发中有很大的潜力,值得关注。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梓树的皮、果、叶有小毒,多量可使中枢神经麻痹、呼吸抑制、影响心脏而致死亡,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梓树时要特别注意。
望着朵朵怒放的梓树花,忽想起明代陈继儒《摊破浣溪沙》:“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思忖着词句描写的月夜下梓树花暗香浮动、荡渔舟回归田园美景,梓树魅力的外表和多样的药效让人禁不住要为它写点文字,以免辜负了这美好时光和木中之王。(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