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常用的中药。每年春、秋两季皆可采收,采挖后,除去茎基、枝杈、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即可。
甘草按产地分为西草和东草两类:西草主产于内蒙古西部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为优质草;产于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等地,称为东草。同科植物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也为药典品种入药。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生用能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和食物中毒;炙用可治疗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唐、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等症,在中药调剂配方中,差不多每方中都有甘草这味药。市场上有以同属豆科植物刺果甘草冒充正品甘草出售,在使用时应注意鉴别真伪。
真品甘草
外形为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表面呈红棕色、棕色或灰绿色,具有显著的纵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下陷;质坚实而重,断面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足,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闻之微具特异的香气,用口尝之味甜而特殊。
伪品刺果甘草
外观虽也呈圆柱形,但顶端有多数茎残基,表面灰棕色,有纵横纹但不太明显,皮孔横生;横断面灰白色,木部浅黄色,中央有小型的髓,不具备环纹和菊花心这一特征;闻之气微,口尝味苦涩。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消化性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的甘草甜素有降压、降低血清胆甾醇的作用;口服甘草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减少对它的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而伪品刺果甘草虽与甘草为同科植物,但不具备甘草的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甘草药用。(韩德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