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药食两用,每年采剥季节多集中在3~4月,如今产新工作也已结束,从今年的产新情况看,肉桂的行情走势仍然平淡无调,产地和市场货源购销疲软。作为一个国内需求量达上万吨的药材品种,后市行情将如何走向呢?
剖析生长特性
肉桂为常绿高达乔木,我国的广西容县、藤县、防城港、平南、岑溪;广东信宜、高要以及云南这些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肉桂多占用林地,少有占用农田,属于一年投入多年收益的经济作物,管理粗放。种植4年左右即可采剥形成产值,3年后又可第二次采剥,种植上20年的成年肉桂林供采剥企边板桂。这些乔木老树砍伐后留根,萌芽长新枝后,选留正直粗壮的新枝,剪去其余新枝,10年后又可第二次剥皮,如此循环,可见这样的生产模式造就其产量的稳定性,供需的平衡。
回顾行情走势
以肉桂中流通量居多的桂通为例,历史最高价是1994年创下15元,2001年受华南香料整体走好的刺激影响,带动广西产区肉桂大面积扩种,随后2004年到2007年间,桂通市场价格最低跌至4元左右。此后在2010年中药材牛市大盘的带动下行情升至11元,2011年再次下跌至8元左右,目前市场带皮桂通售价8.8元。从上述的走势分析发现,价格并未出现过像过山车般的起伏,主要是因为市场购销的收放始终保持平稳。
市场分析
肉桂作为常用的香料品种,产区较为集中,种植规模稳定。多年来其产量受市场需求的调节,即当行情上涨时,产新农户采剥量将出现增加,从而又抑制价格的上升;当行情下滑时,农户的收益被压缩,采剥的积极性减弱,生产成本的支撑促使近年的价格下跌幅度小。
后市预测
综上所说,正是因为肉桂在生产、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货源供应充足,才会使其行情在多年来运行多保持平稳,它就像一艘大船,在浩瀚的药市汪洋中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线。(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