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皮又名肉红、内消,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树皮,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院,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每年7~8月采收树皮,刷去泥沙,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平,味苦,入肝、脾二经,具有活血通经、消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妇女经闭、血气疼痛、喉痹、淋疾、痈肿、癣疥、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症。市场上有用大戟科植物余甘子干燥的树皮冒充紫荆皮,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紫荆皮
外观呈长筒状或槽状块片,均向内卷曲,外表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皱纹,栓皮疏松或呈软木状,栓皮脱落处显棕褐色或棕紫色的内皮层,有细纵纹理,可见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纵向皮孔,散在或密集成群,有的可见纵向的细纤维呈毛状;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红色,纤维性强,对光照视,可见细小的亮星;闻之无任何气味,口尝味苦涩,有清凉感。《本草纲目》载:紫荆皮以“皮厚而色紫味苦如胆者为佳。”
伪品余甘子皮
外观虽亦呈筒状或槽状,但外表灰褐色或生有白斑,栓皮不易脱落,去掉栓皮可见紫棕色皮层,内表皮光滑;亦质坚实,难折断,但断面略呈颗粒状;闻之亦气微,口尝味微苦涩,无清凉感。
《本草述》中记载:“诸味之活血者多属辛温,以血得温则行也。其解毒者多属苦寒,以毒为辛热之所结也。兹味(紫荆皮)能活血而解毒,……此味活血解毒,功能并奏,则血瘀而有热者,岂非适宜之善物乎。”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紫荆皮对京科68-1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孤儿病毒能延缓细胞病变,并可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而伪品余甘子皮与紫荆皮既不属同科植物,又不具备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紫荆皮使用。(韩德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