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骨伤科>正文

周太安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辨证浅析

周太安主任,系四川杨氏骨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3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外固定学组委员,《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骨伤》编辑委员会委员。周太安主任继承和发展了杨天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周氏中医骨伤内伤学理论和正骨手法。周太安主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认识骨伤科疾病,丰富了中医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并对正骨手法进行归纳、分析、分类和简化型研究,为骨科手术人工智能、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等提供了理论支持[1]。笔者有幸于2004—2005年跟随周老学习,聆听教诲,获益颇多,现将周太安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整理如下。
 
1 周氏骨伤内伤学理论
1.1 周氏“正气邪气学说”
杨天鹏认为,天之三宝为日、月、星,人之三宝精、气、神[2]。《黄帝内经》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受中医理论的影响,周太安主任提出了“正气邪气学说”,认为骨科疾患以慢性劳损居多,与生活环境、时令节气、工作性质、年龄、体质等相关,也与正气的强弱有关。周太安主任在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股骨颈骨折、老年桡骨下段骨折等疾病时,发现多数患者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情况,分析老年骨折患者正气本虚,不耐外力而致骨折,提出“骨质疏松性骨折”概念。治疗上,以补肾活血为纲。
 
1.2 周氏“首重气血学说”
但凡伤科疾患,“气血”为要,受杨氏“三通”理论[2]的影响,周太安主任认为气血以通为顺,气行则血行,跌扑闪挫,必伤气血,血凝则气滞,故用药或施用手法时须注重调畅气机,代表方剂有损伤活血方,并创立代表手法“向心性推法”。向心性推法是指对肢体远端损伤部位由远端向近心端施行推法,其可消除肿胀、畅通经脉。
 
1.3 周氏“治伤重在固肾学说”
黄帝内经》言“肾主骨”“肾生骨髓”“肾者,其充在骨”。周太安主任认为,治疗骨折、筋伤、骨病等骨伤疾患,重在固肾(补肾填精),常用补益肝肾药,如熟地黄、山萸肉、杜仲、淫羊藿、巴戟天、狗脊、枸杞子、续断等,并配伍紫河车、鹿茸、海马等血肉有情之品增强补肾作用。
 
1.4 周氏“治伤温通为先学说”
周太安主任谨遵杨氏“治伤切忌寒凉,温养方能通痹”理论[2],治疗骨伤一般以温通为先。《黄帝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言:“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遣方用药时,周太安主任常用巴戟天、肉苁蓉、鹿角霜、鹿茸等内服以温肾助阳,用川乌草乌麻黄细辛、肉桂之品外用以温通经络
 
1.5 周氏“顾护脾胃学说”
中医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周太安主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常用党参黄芪豆蔻、山药、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
 
2 周氏中医正骨手法
2.1 周氏对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再认识
正骨手法是中医的精华,但各家学说对正骨手法的表述和认识不一。周太安主任实事求是地阐述了正骨手法的现状,重新界定了正骨手法的界限和纳入标准[1]。周太安主任认为手摸心会(触摸法)不应归于正骨手法,而应归于诊法的切(按)诊法;推拿按摩应归入理筋手法中;气鼓是办法而非手法;正骨手法的传统归纳分类有不合理之处,存在基础手法与复合手法混淆不清等问题;正骨手法是指基础手法,而不是过程手法。
 
2.2 周氏对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简化和分解
在三维空间中,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在X、Y、Z轴上运动的合成。周太安主任将此原理运用到正骨手法中,认为正骨手法的实质是在远近段骨外力的作用下使骨产生相对位移,位移的目的是恢复远近骨折端的正常解剖关系。骨折断端的相对运动不外乎轴向运动、绕轴运动及侧向运动,施行手法者的力也可分解成轴向用力、旋转用力及切面侧向用力。轴向用力手法包括牵引、触碰,旋转用力手法包括旋转屈伸、摇摆、回旋等,侧向用力手法包括提按端挤、夹挤分骨等;轴向用力分为反向用力(牵引)和对向用力(触碰),旋转用力分为绕轴旋转(绕法)和绕端旋转(折顶),侧向用力分为对向用力(端提/合骨)和反向用力(分骨)[1]。周太安主任对中医正骨手法进行简化和分解,以简驭繁,便于教学和学术交流,并为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2.3 周氏中医正骨手法的诊疗特长
周太安主任从事临床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40余年,致力于抢救、继承、挖掘、弘扬和发展杨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临证强调整体观,提倡内外同治,尤其注重手法研究与应用。周太安主任在诊疗过程中常用对比法,如对比健侧与患侧的皮肤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肢体长短等,可简单有效地诊断为小儿髋关节半脱位。周太安主任认为,骨折手法复位程序一般是逆受伤机制的过程[2]。正骨施术前,应该仔细分析受伤机制、骨折移位情况、软组织与骨的空间相对位置、阻扰骨折复位的因素等,临证治疗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以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为例,分为骨折断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3种情况。“欲合先离”(即拔伸牵引)是针对受伤机制的逆过程(即成角折顶)采用的方法,周太安主任认为骨折治疗应注重“欲合先离”。彭志贵等[3]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3 小结
周太安主任长期工作在基层,了解患者的疾苦,对中医正骨手法的认识独到,善于总结、归纳与创新。笔者从正气邪气学说、首重气血学说、治伤重在固肾学说、治伤温通为先学说、顾护脾胃学说5个方面简述了周太安主任在中医骨伤内伤学的诊疗心得,仍觉未能完全领悟周太安主任中医骨伤内伤科学术思想,未来需要更多传承人不断地总结、挖掘、发扬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壮大中医骨伤科事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周太安,潘良春,屈本君,等.正骨手法的现状和探讨[J].中医正骨,2002,14(2):43-44.
[2] 张继祥,曾一林.杨天鹏骨伤科治验真传[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彭志贵,邹德锋,周太安.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36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7,19(7):5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彭志贵 周绿绿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太平中心卫生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上一篇:八珍汤加减治疗多系统萎缩验案1则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