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内科治疗方>呼吸内科>哮喘>正文

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冷哮证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为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点的 异质性疾病,主要特点包括多变的呼吸道症状( 如 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 和可变的呼气气流受 限 [1 ] 。该病是一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各个年 龄段的人群皆可发病,各国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 占人口的 1% ~18% [2 ] 。其发病的主要基础是慢性 气道炎症。即使哮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气道炎 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依然存在,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的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导致气道重塑和不可逆 肺功能损害 [3- 4 ] 。同时本病具有反复发作性,西药 能够较迅速缓解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症状,但长期 应用不良反应较多且易复发,费用高、用药方法 不容易掌握。相对于西药而言,中医药防治支气 管哮喘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调节 优势。本研究探讨运用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支气 管哮喘冷哮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 ( FeNO) 和肺功能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源于 2015 年 1 月—2016 年 8 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肺病科门诊及住院 的哮喘患者 8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41 例,平均年龄( 41. 6 ± 8. 4) 岁; 对照组 39 例, 平均年龄( 42. 5 ±7. 9) 岁。2 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 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 例) 病情严重程度( 例)
男 女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病程[年, M( P 25 ,P 25 ) ]
观察组 19 22 0 19 15 7 3. 8( 2. 5,9. 5)
对照组 19 20 0 17 14 8 4. 5( 2. 2,9. 9)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 参照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 南》

[5 ] 制定: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发作时双 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 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 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 胸闷和咳嗽,临床表现不典型者( 如无明显喘息 或体征) 应至少具备以下 1 项试验( + ) : 支气 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1 秒 用力呼气容积率( FEV1% ) 增加 12% 以上,且FEV1 增 加 绝 对 值 ﹥ 200 mL; 最 大 呼 气 流 量 ( PEF) 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 20% 。哮喘 慢性持续期,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 同频度和( 或) 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 喘息、气 急、胸闷、咳嗽等) 。

1. 2. 2 中医诊断及辨证: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

[6 ] 中哮喘的诊断: 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 约数分钟、数小时后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未发作时可如常人,或稍显疲劳、纳差; 大发作 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危及生命; 常因天气突 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诱发; 两 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湿啰音; 血嗜酸性粒细胞 增高; 痰液涂片见嗜酸性粒细胞; 胸部 X 线检查 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冷哮辨证 标准 [7 ] : 主症: 喘息; 次症: 胸闷憋气、咳嗽、 咳痰清稀、形寒肢冷、渴喜热饮; 舌苔白滑,脉 弦紧或浮紧。

1. 3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年龄 18 ~ 55 岁; 无吸 烟史; 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者。

1. 4 排除标准

哮喘持续状态或危重病患者; 由结核、真菌、 肿瘤等因素所致的慢性喘息患者,合并气胸、支 气管扩张、肺纤维化患者; 并发严重心功能不全, 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精神病 患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已知对本研究方案中 所用药物过敏者; 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定疗效 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者。

2 方法

2. 1 治疗方法

2. 1. 1 对照组: 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第一三 共制药( 上海) 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3669] , 每日 3 次,每次 2 粒,连续服用 2 周为 1 个疗程。 出现急性发作时行相应治疗,使用药物包括吸入 糖皮质激素( ICS) 、支气管舒张剂等 [7 ] 。

2. 1.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射干麻 黄汤加味。方药组成: 射干 15 g,炙麻黄 6 g,细 辛 3 g,法半夏 12 g,枳壳 9 g,郁金 9 g,紫菀 15 g,款冬花 15 g,五味子 6 g,生姜 9 g。14 剂, 水煎取汁 300 mL,每日 1 剂,早晚温服。 2 组均治疗 1 个疗程。入组期间合并用药维持 原方案使用,详细记录疾病发作情况及治疗用药。

2.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 2. 1 临床症状评分 [8 ] :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 疗 2 周及随访 12 周时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咯 痰、胸膈满闷、哮鸣音等,填写症状评分表,分 值越高代表症状越重,并记录缓解药物使用情况 和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2. 2 FeNO 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随访 12 周检 测。测定当天严格遵医嘱,测量之前做好健康指 导,不可饮用含酒精、咖啡因的饮料,避免主 动或被动吸烟,不食用高硝酸盐食物如香肠、 咸菜、动物内脏等; 检查前注意休息,不做剧 烈运动; 测定前避免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白 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刺激性药物; 测定前不行肺 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教会患者正确 的呼吸方法,测定时嘱患者尽量呼气,将肺内 气体排空,含紧过滤器,约 5s 用力吸气,再以 平稳的速度排出肺内气体,约 10 s,读取数值 的时间为 90 s。

2. 2. 3 肺功能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随访 12 周 检测。由专人检测,听其口令,第 1 秒用力呼气, 口唇紧含过滤器,将气体用力吸满,然后尽快呼 出,连续 3 次取最佳值;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2 周 及随访 12 周采用德国耶格( Jaeger) 肺功能仪测 定,包括 FEV1 及 FEV1%,PEF 及 PEF 变异率 ( PEFR) ; PEFR = ( 最高 PEF - 最低 PEF) / [ ( 最 高 PEF + 最低 PEF) /2] × 100%,公式中最高、 最低 PEF 值应为同日相差 12 h 所测的数值。

2. 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 Excel 软件建立数据表,采用 SPSS19. 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若数值变量 满足正态分布,以均数 ± 标准差( 珋 x ± s) 表示,进 行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 χ 2 检验; 若为偏态分 布则计算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以 P < 0. 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观察

3. 1 疗效判定标准 [ 8]

临床控制: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 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 临床症状、体 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 临床症 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 足 30%。

3. 2 结果

3. 2. 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总 有效率 90. 2%,对照组为 71. 8%,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 1。

表 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例( %) ]

组别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41 7( 17. 1) 16( 39. 0) 14( 34. 1) 4( 9. 8) 90. 2 △
对照组 39 3( 7. 7) 13( 33. 3) 12( 30. 8) 11( 28. 2) 71. 8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3. 2. 2 2 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2 组治疗前咳 嗽、喘息、胸闷与哮鸣音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经过治疗,观察组 治疗 2 周、随访 12 周时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与对照组比较,各项 证候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见表 2。

表 2 2 组临床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分, 珋 x ± s)

组别 例数 时间 咳嗽 喘息 胸闷 哮鸣音

观察组 41 治疗前 3. 43 ±1. 12 3. 15 ±0. 84 3. 92 ±1. 11 2. 81 ±1. 03
治疗 2 周 1. 61 ±0. 91 *△ 1. 25 ±0. 86 *△ 1. 46 ±0. 93 *△ 1. 44 ±0. 55
随访 12 周 1. 5 ±0. 91 *△ 1. 35 ±0. 79 *△ 1. 25 ±0. 87 *△ 1. 13 ±0. 23 *
对照组 39 治疗前 3. 52 ±1. 04 3. 20 ±0. 95 3. 86 ±0. 98 2. 84 ±0. 99
治疗 2 周 2. 33 ±0. 93 1. 95 ±0. 65 2. 25 ±0. 81a 1. 52 ±0. 78
随访 12 周 2. 11 ±0. 96 2. 14 ±0. 54 2. 32 ±0. 85a 1. 64 ±0. 87
与治疗前比较, * P <0. 05;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3. 2. 3 2 组治疗前后 FeNO 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 前 FeNO 水平 ( 68. 15 ± 32. 93) ppb,对照组为 ( 65. 33 ± 32. 77) ppb,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随 访 12 周 时 观 察 组 FeNO 水 平 ( 35. 46 ± 14. 23) ppb,对照组为( 49. 89 ± 12. 17) pp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3. 2. 4 2 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2 组肺功能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治疗 2 周 和随访 12 周,2 组患者 FEV1% 高于治疗前,而 PEFR 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观察组治疗 2 周和随访 12 周的 FEV1% 及 PEFR 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见表 3。

表 3 2 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分, 珋 x ± s)

组别 例数 时间 FEV1% PEFR( %)
观察组 41 治疗前 59. 84 ±18. 62 18. 44 ±4. 14
治疗 2 周 87. 31 ±12. 40 *△ 13. 67 ±3. 21 *△
随访 12 周 95. 73 ±13. 05 *△ 10. 71 ±2. 89 *
对照组 39 治疗前 57. 29 ±12. 11 18. 71 ±4. 13
治疗 2 周 74. 21 ±12. 23 * 14. 26 ±3. 18 *△
随访 12 周 83. 52 ±13. 22 * 13. 22 ±2. 16 *
与治疗前比较, * P <0. 05;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5

3. 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目前吸入 ICS 已经成为哮喘最重要的治疗手 段,是临床治疗轻、中度哮喘的一线用药。近年 来激素依赖型支气管哮喘越来越常见,长期应用 激素不仅会引起口咽真菌感染,甚至出现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 HPA 轴) 抑制,进而导致肾 上腺萎缩,患者撤减以至停用激素不仅使哮喘症 状加重或复发,还会引起激素撤退综合征 [9 ] 。而 应用 β- 2 受体激动剂可致肺功能下降,导致气道反 应性增高及快速减敏等 [10 ] 。因此,临床寻求有效 控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 “哮病”范畴,归其病 机主要是痰浊伏肺,遇外感引触,痰随气升,气 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导致肺气宣降失 常,出现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因此,冷哮证是 哮病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类型,哮病属本虚标实之 证,寒盛阳虚是其基本病机,痰瘀伏肺为其宿 根 [11 ] 。临床根据此病变特点,确立了宣肺祛痰、 下气止咳为主要治则,选用射干麻黄汤加味。研 究 [12 ] 证实射干麻黄汤具有解痉、平喘,提高肺组 织抗缺氧能力,减轻气道免疫炎症,降低支气管 反应敏感性等药理作用。该方出自 《金匮要略》 , 主要组成包括: 射干、麻黄、款冬花、细辛、紫 菀、五味子、半夏、生姜。方中射干开痰散结, 麻黄开宣肺气,共为君药; 半夏降逆化痰、镇咳 平喘,生姜散寒行水,细辛湿肺化饮,共为臣药。 细辛配伍麻黄,散寒解表,另可入少阴经温化痰 饮,合五味子固敛肺肾,止咳平喘,散中有收, 收不敛邪; 紫菀、款冬花利肺止咳。该方治疗哮 喘的作用机制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减轻气道炎 症、抑制气道重塑及恢复 Th1/Th2 平衡等,是治 疗冷哮证哮喘的良方 [13 ] 。在此基础上,笔者临床 发现郁金行气开郁、活血通络,枳壳下气开结、 化痰消饮,二药联合有加强调理气机、开胸化瘀 之功,可以进一步改善咳喘胸闷症状。如此配伍, 全方集解表、降气、化瘀、祛痰四法于一方,配 伍精当,痰瘀兼顾,共奏宣肺止咳平喘、止咳祛 痰化瘀之功。

肺功能作为哮喘诊断和严重度分级的重要标 准,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为指标调整哮喘的治疗 水平、评估哮喘的控制程度 [14 ] 。新近研究表明 FeNO 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支气管上皮 细胞产生的反映气道炎症的炎性标志物 [15 ] 。而 FeNO 水平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具有 一定的关联。其机制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生气 道炎症之后嗜酸性粒细胞释放 NO,而 FeNO 会促 进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抑制凋亡发生 [16 ] 。本研究 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 础上给予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 更具优势,治疗 2 周、随访 12 周的咳嗽、喘息、 胸闷与哮鸣音积分均有改善( P <0. 05) 。观察组临 床控制评分较对照组升高,FeNO 水平、FEV1%、 PEFR 值均优于对照组( P <0. 05) 。以上结果表明, 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 降低哮喘患者 FeNO 水平,提示能够有效地控制哮 喘患者气道炎症,从而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的目的。

作者简介: 徐贵华,男,41 岁,硕士,主治 医师。研究方向: 慢性气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 床与实验研究。

上一篇:李培生辨治儿科咳喘经验

下一篇:刘建秋循方用药治疗哮病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