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发表于《Nature》的论文采用双光子活体成像技术, 首次发现肺有造血功能, 动物体内有一半以上的血小板来自肺部;更重要的是, 他们还发现肺储存有多种造血祖细胞, 这些细胞可用于恢复受损骨髓的造血能力[1]。该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 也从某一层面印证了中医肺生血的理论。
诸气者, 皆属于肺, 气能生血行血
《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中焦亦并胃口……泌糟粕, 蒸津液, 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 乃化而为血”, 阐释了血液的生成与肺关系密切。血化生于肺脉, 全赖营气。《灵枢》云:“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而“诸气者, 皆属于肺” (《素问·五脏生成篇》) 。气能生血, 如《黄帝内经》曰:“有形之血, 不能自生, 生于无形之气”。《医论三十篇》亦云:“血不独生, 赖气以生之”。
针对血虚患者, 西医多外源性地补铁或输血治疗, 中医则多采用补气生血法, 即《温病条辨》所谓“血虚者, 补其气而血自生”, 最常用的补气生血药为人参、黄芪等, 正如《本草求真》所载:“血属有形之物, 必赖无形之气以为之宰, 故参、芪最为生血之药”。李东垣创当归补血汤, 以黄芪为君药, 且用量5倍于当归, 亦取其补气生血、气旺血生、阳生阴长之意;《症因脉治》所载圣愈汤, 以人参、黄芪补气, 熟地黄、白芍、当归滋阴补血, 川芎活血, 共奏补气生血之效;《活发机要·胎产证》的卫生汤, 以黄芪、白芍、当归、甘草4味药组成;《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八》中的六和散, 由人参、白术、当归、白芍、地黄、甘草组成。以上均为补气生血的典型方剂。补气中药及其方剂中虽不含铁等血液成分[2], 但其在一定条件下可起到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患者体力等类似西医补血的作用[3,4]。Lefrancais E等[1]首次发现肺部储存有多种可用于恢复受损骨髓造血能力的造血祖细胞, 从微观层面阐释了补肺气生血的可能机制。
气能生血, 亦能行血。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瘀血内阻而血行不畅, 西医认为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 中医多治以补气活血[5]。补阳还五汤为补气活血的代表方剂,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偏瘫等属气虚血瘀者[6], 即王清任所谓“因虚致瘀”者。治病求本, 故以补气为主, 活血为辅, 补气以行血[7]。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 以之为君药, 补益肺气以祛瘀通络, 气旺则血行[8]。Lefrancais E等[1]证实动物体内有一半以上的血小板来自肺部, 而血小板是维持血液正常运行的主要细胞, 因此, 可以认为补肺气中药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小板功能达到生血行血的作用。
补肺生津, 津血互化以生血
《血证论》认为“肺中常有津液”, 肺中津液与血液, 生理上相互为用, 病理上相互影响[9]。生理方面, 津血互化, 故《灵枢·痈疽篇》谓:“津液和调, 变化而赤为血”。病理方面, 相互影响, 《素问·营卫生会篇》云:“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肺中津液可生血, 肺中津液不足则血伤[10]。诚如唐容川《血证论》云:“血者火化之阴汁, 津者气化之水液, 二者本相济相养。水不济火则血伤, 血不养气则水竭。水竭则津不润, 肺血伤则水来克金”。
针对肺之津液匮乏不能化生血液的血虚患者, 《血证论》用辛字润肺膏治疗, 方用“羊肺一具, 杏仁四钱, 柿霜五钱, 真酥即上色羊乳五钱, 真粉即上白花粉三钱, 白蜜五钱”, 以补肺生津, 资生血之源。“方取肺与肺同气, 而用诸润药, 以滋补之。义最浅而易见, 然方极有力可用”。《血证论·吐血》还记载:“平时代茶用生脉散, 黄芪糯米汤加阿胶、麦冬尤能补肺脏。凡此皆滋补肺阴, 为失血必有之证治也”。可见, 血虚证者, 补肺生津, 促进津血互化, 则血液化源充足, 此亦为治病求本之意。
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出自《素问·经脉别论篇》中“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 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历代医家多有注解, 张景岳注:“经脉流通, 由必于气, 气主于肺, 而为五脏之华盖, 故为百脉之朝会”。张志聪注:“百脉之经气, 总归于大经, 经气归于肺, 是以百脉之气, 皆朝会于肺也”。王冰注:“肺朝百脉, 然乃布化精气, 输于皮毛矣”。心为君主之官, 肺为相傅之官, 肺辅心行血, 百脉聚会于肺, 犹如百官朝拜丞相。诚如《本草述钩元·芳草部》言:“肺为血脉之所由始, 为经脉之所由通”。
肺朝百脉尤其体现在诊脉独取寸口, 《素问·五脏别论篇》曰:“五味入口, 藏于胃, 以养五脏气, 气口亦太阴也”。寸口属手太阴肺经, 肺朝百脉, 故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状况均可由寸口诊断得出。此亦表明肺与血脉关系密切[11]。
总之, 本文从3个方面阐释了中医肺生血的内涵:诸气者, 皆属于肺, 气能生血行血;补肺生津, 津血互化以生血;肺朝百脉。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由于现代科学发展的路径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 很多中医理论的内涵尚不能被现代科学所阐明。中西医各有优势, 宜相互借鉴, Lefrancais E等[1]的研究为中西医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提供了一个证据。采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方法阐释中医理论, 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学的创新和发展, 非常值得今后重视和加快研究。
参考文献
[1]Lefrancais E, Ortiz-Munoz G, Caudrillier A, et al.The lung is a site of platelet biogenesis and a reservoir for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s.Nature, 2017, 544:105-109
[2]麻丽萍, 易杰.论中医五脏生血.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 (8) :5-6
[3]翟华强, 张六通, 邱幸凡.肺血病证的理论探讨.新中医, 2005, 37 (11) :8-10
[4]谯永林, 陈智慧.肺血虚证治初探.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7, 20 (4) :285-286
[5]苏新民, 马芝艳, 孙广仁.肺血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江苏中医药, 2010, 42 (4) :65-66
[6]张文信, 张葆青, 叶青合, 等.补阳还五汤干预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新中医, 2011, 43 (12) :59-60
[8]马放, 占永立.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从肺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 (5) :1962-1964
[9]程运文, 来雅庭.《血证论》从肺补血初探.四川中医, 1989 (2) :9-10
[10]袁晓红.浅析桔梗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辽宁中医学院报, 2005 (4) :309-310
[11]田梅, 张伟.浅述肺血虚证的存在性.新中医, 2013, 45 (11) :3-4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孙慧媛 李圣耀 李英贤 史大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