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卿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临床经验
夏玉卿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60余年, 是我国电热针和电热针疗法的研制者和发扬者, 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临床经验丰富, 擅于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笔者有幸跟师侍诊, 收获颇丰, 深感其辨病辨证思路独特, 临床疗效卓著, 现将其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思路和经验总结如下, 以窥其临证思维特色之一斑, 以飨同道。
外阴白色病变是发生在女性外阴的一种慢性疾病, 以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色素改变和变性为特征, 主要累及大小阴唇、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及肛周, 多呈对称性[1]。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破溃等, 严重者伴有阴道粘连, 临床分为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及两者的混合型, 即萎缩型、增生型和混合型, 是妇科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切除、局部抹药、高强度聚焦超声、CO2激光、氦氖激光、波姆光、液氮冷冻等, 具有一定疗效, 但容易复发, 且复发后使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往往收效甚微。夏玉卿教授应用电热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随访5年, 复发率仅为0.5%。除此之外, 电热针治疗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促使体内血清铜恢复正常[2]。
1 病因病机
外阴白色病变发病原因不明, 属于中医“阴痒”“阴蚀”“阴痛”等范畴, 始见于《肘后备急方》:“阴痒汁出, 嚼生大豆黄, 涂之, 亦疗尿灰疮。”夏玉卿教授认为外阴白色病变与肝、脾、肾及任、督、冲脉关系密切。肝主藏血, 肝经“循股阴, 入毛中, 环阴器, 抵小腹”;脾主肌肉, 为后天之本;肾主生殖, 开窍于前后二阴;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 出于会阴, 主司人体阴阳气血。同时肝肾亏虚, 精血不能濡养外阴, 或脾虚湿盛、湿热下注浸渍外阴, 均可导致局部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 使外阴失养, 发为本病。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双腿分开、屈曲。选穴:局部阿是穴、曲骨、中极、会阴、足三里、三阴交。湿热下注者加脾俞、阴陵泉、中极;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太溪、太冲。局部阿是穴使用电热针, 余穴毫针针刺。毫针选用0.20 mm×25 mm针具 (北京汉医医疗器械中心) , 直刺曲骨、中极、会阴、太溪、太冲约13 mm, 直刺足三里约18 mm, 直针三阴交、阴陵泉约15 mm, 斜刺肝俞、肾俞、脾俞约15 mm。根据病变部位、病损大小, 将6支电热针均匀刺入变白的皮肤黏膜, 15~30°斜刺进针, 针体前1 cm可加热部分全部进入皮肤内, 注意进针深度, 不要伤及健康皮肤。增生型病变浅刺, 萎缩型病变宜深刺, 每针间距1~2 cm。连接DRZ-1型电热针治疗仪 (北京华针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将6根导线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电热针的针柄和针体上, 正负极之间及每个电热针之间用消毒干棉球隔开, 防止短路, 用胶布固定导线, 以免牵拉引起不适。接通电热针仪, 逐个调节电流大小, 给予60 mA左右电流, 以患者有温热舒适感为宜;对增生型患者可适当加大电流, 温度控制在37~42 ℃, 留针30 min;取针后局部按压2 min, 避免出血。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9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调节情志, 保持生活规律, 注意外阴部卫生, 保持清洁干燥, 禁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擦洗;穿纯棉内裤, 勤换洗;清淡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
3 验案举隅
患者, 女, 28岁, 于2017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外阴瘙痒3年余, 3年前因分娩行外阴侧切术, 术后伤口愈合困难, 后外阴大小阴唇黏膜逐渐变白, 瘙痒难忍, 夜间加重, 影响睡眠, 曾外涂中、西药 (具体不详) , 效果欠佳, 病情仍逐渐加重。现症见:外阴奇痒, 心烦不寐, 胸闷, 口苦, 纳差。舌淡红苔白, 脉细数。妇科检查可见局部皮肤黏膜增厚、鳞屑, 大小阴唇略萎缩。未见滴虫、霉菌;病理示外阴皮肤组织部分上皮组细胞肌层增厚, 真皮见淋巴细胞浸润, 表皮轻度角化。病理诊断为增生型。西医诊断:外阴白色病变;中医诊断:阴痒, 肝肾阴虚型。给予电热针治疗。取穴:曲骨、会阴、中极、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阿是穴。治疗方法同上, 周一至周五每日治疗1次。2017年11月7日二诊:电热针治疗20次后, 患者局部瘙痒及全身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外阴黏膜从白色变为粉红色、深红色, 表面光滑。2017年12月19日三诊:电热针治疗50次后, 患者无明显不适, 萎缩的大小阴唇已见丰满, 略有弹性。2018年2月4日四诊:电热针治疗80次后, 病理复查示病变组织表皮轻度炎性改变, 淋巴浸润消失, 血管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4 讨论
近年来外阴白色病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癌变率为2%~5%[3], 由于病位的特殊性, 常忽视就诊, 于体检或奇痒难耐、灼热疼痛或性交痛, 严重影响生活时才来诊治。为防止复发, 夏玉卿教授常以治疗90次为1个疗程, 严重者需增加1个疗程, 其中增生型较萎缩型恢复慢, 行电热针治疗前有激素外用、手术、冷冻等综合治疗史者起效较慢。电热针是根据经络学说和《黄帝内经》“燔针”“淬刺”理论,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制的一种新型针具, 是对火针的继承和发展, 具有温灸和针刺的双重功效;接通电流后针体能保持恒定温度, 起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软坚散结及扶正祛邪的作用[4]。夏玉卿教授认为外阴白色病变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 电热针属于温补疗法, 不仅能直击病灶, 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其温热、通络的作用还可通过经络改善全身状况。配穴中曲骨为任脉、肝经之会, 会阴为任脉络穴, 又与督脉、冲脉交会, 均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疾病, 二穴相配治疗前阴疾病疗效显著;再加足三里、三阴交补脾益气, 通调肝、脾、肾三经气血;脾俞、阴陵泉、中极健脾化湿, 通利三焦;肝俞、肾俞、太溪、太冲补益肝肾, 培元固本。通过局部与全身综合调理, 达到协同作用, 在治疗外阴白色病变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多数患者治疗1~2次后瘙痒明显改善, 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但要恢复皮肤黏膜的颜色和弹性需坚持治疗。由于本病疗程较长, 患者急于求成、不能坚持治疗或对治愈丧失信心, 夏玉卿教授会经常鼓励患者, 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电热针治疗的优势, 帮助其恢复抗病信心。在跟随夏玉卿教授学习过程中, 笔者不仅学到许多临床诊疗经验, 还学到诊疗中应与患者良好沟通, 增加医患配合度, 这也是临床工作中珍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31-234.
[2]夏玉卿, 于璟玲, 范淑敏, 等.电热针治疗女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J].中国针灸, 1994, 14 (4) :1-5, 61.
[3]陆传宝, 刘玮.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57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12 (10) :21, 23.
[4]夏玉卿.电热针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5.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张艳玲 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