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妇科>妇科其它>正文

妇科疑难病 心身同治 五行辨治 针药并用

王小云,女,汉族,籍贯河北,出生于1954年8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协作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重点学科带头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教学名师,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会长。主持国家科技部等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成果奖14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我师承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和岭南名医李丽芸教授,从医40余年,悉心研究历代医学论著,博采百家,在撷取前人理论精华和反复临床实践中,拓展新路,形成了自己的妇科疾病诊治思维,在更年期综合征(中度、重度)、睡眠障碍(重度)、卵巢早衰、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复发性流产、抑郁症焦虑症、慢性盆腔痛、不孕症、不育症(少精症、弱精症、畸精症)、晚期/复发性恶性肿瘤等方面获得了确切疗效。
 
核心思想:心身同治、情志相胜
 
妇人病多心身同病,我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心身合一,形神合一”理论指导下,“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并在五脏五志相关理论指导下,创制了情志相胜“中医情志疗法”操作规范,开展中医心身同治疗法,遵循整体调节、个体化治疗,极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由于女子生理有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的特点,又常经历女性特有“经、孕、产、乳”等伤血、耗血的过程,因此容易出现“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的特点。现代女性除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还要参加社会工作,面对各种社会压力,一旦得了妇科病,不仅影响自身生活质量,还影响夫妻生活和子嗣延续。诸种压力,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生克的平衡关系,若平衡失调,容易引起脏腑功能和气血失调,导致情志障碍,激发各种疾患产生。而疾病本身也容易引发异常情绪,若不及时调整,与疾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则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甚至有日益加重之可能。
 
基于女性这种容易心身同病的特点,我在《内经》等中医经典的影响和路志正导师的点拨下,开始思考心身同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明确指出“怒伤肝, 悲胜怒;喜伤心, 恐胜喜;思伤脾, 怒胜思;忧伤肺, 喜胜忧;恐伤肾, 思胜恐”。我从中得到启发,结合五志相胜理论,提出情志病可用“以情胜情”疗法治疗,结合《素问·移精变气论》“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起情,以从其意”,首创了中医“情志疗法——情志相胜三部曲”,并制定了中医“情志疗法”操作规范。在中医“心身合一”整体观理论指导下,我将中药辨证治疗与“中医情志疗法”有机结合,形成中医心身同治法,经过近20年临床反复验证,疗效确切,相关方案已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及第三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岭南中医妇科临证教程》等教材。
 
核心辨治:五色望诊、五行辨治、化繁为简
 
黄帝内经》曰:“诸病于内,必形于外。”望诊为四诊之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根据人体不同部位出现的相关色、泽、形、态变化,分析判断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与阴阳平衡状况,帮助辨别健康与否,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将望诊结合切诊,运用五行与五色的相关变化来分辨病性的寒热虚实和疾病的轻重缓急与善恶,并结合现代医学望诊,如基础体温图形、影像学检查等,中西医结合,可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对于病情复杂,症状繁多,病程缠绵,真伪难辨或古怪的疑难杂病,运用五行辨治,如:母病及子、子病犯母、五行相乘相侮等方法可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曾经有个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表现为不断流涎、尿频反复2年,西医多次检查未发现异常,就医无果,病人情绪异常烦躁,严重影响本人和家人的生活质量,我诊视后辨为水病,培土可以制水,因此运用健脾制水稍佐补肾利水之药,药到病除,见效甚速。
 
还有个重度失眠的患者,整夜难以入睡,遍求心血管科、神经科、心理睡眠专科,效果不显,精神几近崩溃。我查其面色,下颚及额头颜色明显暗于脸部其他部位,下颚部属于坎部,属肾,肾主水,水主黑色,额部为离部,属心,再结合患者脉沉细,舌淡暗,此症为水气凌心之证。故给予补肾健脾,温肾化水方药,患者服用当晚即可入睡3~4小时,调治2周后恢复正常睡眠。
 
临证特色:用药贵精、针药并用、摄生防病
 
抓主要矛盾,四两拨千斤
 
临证用药轻灵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妙。我常用方剂一般药味均在7~8味之间,有时甚至4~5味,至多不超过9味,但疗效显著。用药贵精,“擒贼先擒王”,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行医用药如用兵打仗,注重配伍精简,处方有效,不浪费一味药。
 
面对错综复杂的疑难杂病,辨证要善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疾病的本质,重拳出击,方可以有效地击中要害,扭转乾坤。治病用药最忌辨证模糊,目标不清,药物大包围,不但效不速显,可能致病情缠绵。对于虚证贵在专补本源,实证尤重邪有出路。对于虚证明显者,应补其本源,扶其根本,使正气来复,症状消除;对于实证明显者,攻邪同时一定要让邪有出路。同时治疗应当循序渐进,根据主证,确定虚实主次关系,适当应用补虚泻实法。
 
杂合以治,事半功倍
 
针灸可以对人体的自我调控、修复、平衡系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即中医的平衡阴阳之理,历代名医都非常重视针、灸、药的临床运用。我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遵循圣人“杂合以治, 各得其所宜”的治疗观, 也非常重视“一针二灸三用药”的临证原则,对于病程漫长的疑难杂病或急性痛证等发病急骤者,在辨证用药同时,常应用额督针调节脏腑、阴阳、经络、气血,往往事半功倍,疗效甚佳。我临证还常用腹针、平衡针、梅花针、拔罐、走罐、刮痧等多项疗法综合应用,随证使用,速诊速效。
 
调节阴阳,强身健体
 
《内经》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的关键在于摄生防病,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治未病要遵循《内经》中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原则,以《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作妄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为指导,除了要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节制饮食,重点需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保持心胸开朗,乐观愉快,才可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王小云)

上一篇: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肾虚为本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