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我要到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去观察动物。去之前就听说,那里的热带雨林多毒虫潮气,我不免有些提心吊胆。到那里一看,雨林中到处都长满了大叶婆娑的棕榈科树木。在雨林中生活,学会使用棕榈是一堂最起码的野外生存课。
棕榈科的植物可食、可衣又可居。先说可食,不少棕榈的嫩叶芽、嫩花序(如菜棕)、果实(如椰子)以及树干里富含的淀粉(如西谷椰子)和糖浆(如糖棕)都是人类在丛林中的食物。说到“可衣”,就要说棕榈树的树干常常被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和密集的网状纤维所包裹,而那些成片的网状纤维叫“棕片”,将其缝合在一起可做防水的雨衣。其实,在我国南方,农人和渔夫穿的蓑衣,一部分是用蓑草制作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棕片缝合而成的。再说“可居”,棕榈树宽大的叶子富含强韧的纤维,并且在表面覆有一层蜡质,这样的叶子结实且防水,可用来搭建临时住所。那次丛林之行,我不光在棕榈叶搭建的隐蔽所里观察动物,并且大量采撷来将其铺在丛林地面上用于隔绝地面上的昆虫和防潮,效果十分好。
棕榈的叶鞘由浓密的纤维毛网织而成,这些纤维毛极富韧性,且耐水浸泡,可制成绳索、毛刷、地毡、蓑衣、笠帽、床垫、床榻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棕榈的叶鞘和叶柄富含大量的纤维素和鞣质,可供药用,有止血、收敛的作用。叶鞘入药称棕皮,为片状或束状的粗长纤维构成,以色泽棕红、片大、质厚者为上品;叶柄被称为棕板或棕骨,呈长条形,撕去表皮后,可见到坚韧的纤维。棕皮或棕板一般都需炒制或煅烧成棕榈炭后才可入药。
历代的医经药典中几乎也没有棕榈生用的例子,多将其炒黑或半烧半炒。这样的炮制法是有道理的,经实验证明,生棕榈的水煎剂几乎没有止血作用。棕榈炭可用于不同部位、多种情况下的出血,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以及崩漏下血、创伤出血等,只要没有明显的瘀血症状,一般都可使用。血热引起的出血,可配伍大蓟、小蓟、白茅根、栀子等凉血止血药应用;妇女肝肾不足、体虚气弱,平素呈现面色白光 白、少气懒言、肢冷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而导致经血失控,引发崩漏、月经过多者,可与黄芪、白术、海螵蛸、茜草等同用,以健脾、补气、止血。将棕榈炭研细吹入鼻腔,还可止鼻血。
《本草纲目》载:“年久败棕,入药尤妙。”过去经常有人用破旧棕床等家具上拆下的废棕绳入药。现代家具虽然也有用棕绳、棕片制作的,但工艺中多已加入了化学油漆、涂料及防腐剂等有毒物质,且旧家具中富集细菌、灰尘,故这些“败棕”是不宜入药的。(段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