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把早上6~7点钟的太阳“加进”体内的医案。
患者男,58岁,银屑病患者。2022年6月2日主因“四肢散在大面积斑丘疹、鳞屑伴瘙痒8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8年前受凉吹风后,右上肢出现约3cm范围大小的斑丘疹,皮损较厚硬,基底色红,上覆银白色鳞屑,瘙痒不适,其后开始蔓延至双上肢、双下肢、腹部及腰臀部,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对症治疗后疗效不佳,其后自行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未见疗效,病情反复。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皮损散在分布于四肢、腹部及腰臀部,瘙痒明显,厚硬局限,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刻下:精神一般,怕冷(晒太阳后自觉舒服),头皮发紧,上半身及手心汗多,偏头痛,纳眠可,二便可。抓住“晒太阳后舒服”和“上半身及手心汗多”两点,予桂枝汤将息法服用,日2次,早晚分服,从1剂开始加量,以后每天加服1剂,目标为全身温热如“晒太阳后自觉舒服”,如出现牙痛、喉咙疼痛等上火症状则停止加量或者暂时停药。
6月7日诊:最多服至日2剂,其间多停药,至此次就诊共服药3剂。患者自述怕冷好转,服药后就像晒完太阳一般,全身暖洋洋的,身体温热,精神好转。效不更方,嘱患者继续加量服用。
6月16日诊:最多服至日4剂,共服药15剂。患者自述头皮紧较前减轻,偏头痛好转,皮损变薄、消退,皮肤瘙痒减轻。
6月23日诊:最多服至日7剂,共服药23剂。患者自述身体温通,皮损持续消退、变散,手心汗出减少,未出现上火症状。
对该患者进行诊疗时,通过问诊发现,该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中有一明显规律——喜欢夏天,不喜欢冬天,喜欢晒太阳,且伴有皮损厚硬局限、怕冷等表现。临床中遇到复杂的难治性病症时(厚硬的皮损在不用外用药、单靠内治的前提下,让其化掉有一定难度),我们要学会关注“象”,从“取象比类”上找线索。毋庸置疑,机体是有自愈倾向的,也就是说不仅医生在给患者治病,患者的机体本身也在努力给自己治病——很多疾病的症状和患者所表现的好恶就是机体努力向愈的外在表现。顺着机体自愈指引的方向来治疗,方为上医之道。患者喜欢晒太阳,喜欢温暖,这就是该病治疗的大方向。天阳可助但是不易长久,顺着这个方向,我们给患者加进体内一些“天阳”,即用药物在其体内营造一个时时在晒太阳的内环境。
同时也要兼顾整体来考虑,患者既喜欢晒太阳,又容易出汗,说明患者适应的是初升的太阳,早晨6~7点、温暖而不热烈的太阳,能达到我们治疗银屑病要求的“热而无汗”的状态。若为正午的太阳,暴晒之下,汗出过量,一方面身体变凉、热不起来;另一方面,耗气伤津、损伤身体。所以我们选择了桂枝汤——服桂枝汤到位和晒早晨6~7点太阳可以出现一样的“象”。加量服用是带着目标服药的一种方法——晒太阳1分钟和晒太阳1小时感觉一定是不同的,同样吃桂枝汤1剂和连着吃桂枝汤5剂感觉一定也是不同的,所以让患者朝着晒太阳的舒服感觉来加量吃药,也是“取象比类”。
桂枝汤,又名小阳旦汤。阳旦指太阳初升超过地平线的意思。小阳旦汤的命名本身就蕴含了“温和的太阳初升”的“象”,而本例病案也用事实说明了桂枝汤加量服用的确可以得到身体内“小阳旦”的感觉,“取象比类”用桂枝汤加量代替晒太阳在这则案例上获得了成功。(米贺芝 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