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皮肤病治方>痤疮>正文

治疗痤疮的经验 辨证分型及治疗

程桂英教授是江苏省扬州地区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近年来她致力于痤疮的治疗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在扬州市中医院学习期间,有幸跟程桂英老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程师治疗痤疮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面部皮肤主要由肺经和胃经所司。肺外主皮毛,如果患者素体阳热偏盛[1],肺经郁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则发为痤疮。肺又内合大肠、与大肠相表里,如果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患者出现排便困难,则易造成肺失宣降,形成痤疮。此外,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与腐熟水谷,如果患者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功能失常,酿生湿热,进而湿热互结,上熏肌肤可致痤疮。若脾气不足[1],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痰瘀凝滞肌肤也可形成痤疮。
 
程师认为,从经络循行来看,痤疮不仅责之肺经和胃经,而且与肝经亦有密切的联系。《灵枢·经脉》篇曰:“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以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肝经有分支循行至面颊、口周、前额,肝上注于肺,二者相通,肺经之病与肝经之病相互影响,故痤疮的发生发展与肝密切相关。从肝的功能来看,其主疏泄、主藏血。如果肝失疏泄,影响脾胃运化,食积胃肠易助湿生热,上熏肌肤可致痤疮;如果气机不畅、情致失调,郁久化火,灼烧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痰瘀凝滞肌肤,也易生痤疮,这在女子月经来潮之前表现得比较明显。如果肝血亏虚[2],肝经失于濡养,面部肌肤亦无所养,又血虚而血流运行无力,日久则致瘀化热,结于面部则成痤疮。
 
此外,中医有“肝肾同源”之说。在生理上,肝肾阴阳,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平衡;肝之疏泄与肾之封藏相互制约,相反相成,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在病理上,二者相互影响,肾阴虚可引起肝阴虚,阴不制阳而致肝阳上亢;肝阴虚亦可引起肾阴虚,阴虚火旺而致相火偏亢,阳盛火热之邪灼烧津液,炼液成痰,日久湿热痰瘀凝滞肌肤而发为痤疮。同理,肝肾之阳气不足亦会相互影响,阳气缺乏,推动无力,加之寒邪阻滞,气血不畅,日久成瘀,凝滞肌肤而成痤疮。
 
辨证分型及治疗
 
程师根据痤疮的病因、皮疹的特点、伴随症状、舌苔脉象的不同,将其大致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瘀热痰阻、肝郁血虚、肾阴不足、肾阳亏虚6个证型,但临床上往往是各型兼夹而存在。
 
肺经风热型
此型皮疹一般好发于前额、鼻颊沟、鼻尖,以红色丘疹为主,伴结节、小脓疱,自觉焮热或痒痛,伴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散风热、清肺消痤。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荆芥、防风、苏荷、桑叶、地骨皮、射干、大贝母、蒸百部、紫菀、款冬花等。患者排便困难严重者可配伍使用生大黄,轻者可用制大黄等。
 
脾胃湿热型
此型皮疹以面颊两侧及鼻部、口周为重,伴有脓疱或痛痒,患者油脂分泌较多,有口臭、便秘、溲黄,或纳呆、便溏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健运脾胃、清热除湿。方用平胃散加减:陈皮、苍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冬瓜子、土茯苓、黄柏、白鲜皮、苦参、地肤子等。便秘者可配伍使用生大黄或制大黄,便溏者可配伍使用黄芩、川黄连等。
 
瘀热痰阻型
此型皮疹一般好发颜面、胸背,色暗红,以结节、脓疱、囊肿、疤痕为主,自觉局部灼热疼痛,伴身热、口渴不欲饮,有时喉中如有异物感。舌暗红苔黄腻,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滑。治宜清热化痰、行瘀消阻。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丹皮、紫草、川芎、红藤、败酱草、蒲公英、贯众、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王不留行、苍术、黄柏、薏苡仁、半夏、陈皮、瓦楞子、车前草等。
 
肝郁血虚型
此型皮疹一般好发于面颊两侧,色淡,多为结节型、囊肿型或混合型痤疮。此型患者多为女性,常伴有情志抑郁、胁肋疼痛、乳房作胀、痛经、月经不调、面色不华、萎黄、晦暗甚至黄褐斑,每于月经期前加剧。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治宜疏肝养血、调理冲任。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熟地、何首乌、白茯苓、白鲜皮、玫瑰花、夏枯草、益母草、八月札、郁金、香附等。
 
肾阴不足型
此型皮疹以面颊及下颏部为重,或伴有结节囊肿,色暗红,留有疤痕、痘印、结节难消,兼见腰酸腿软,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便干溲黄。舌暗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肾泻火、清热解毒。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淮山药、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黄柏、知母、柴胡、白芍、南北沙参等。便秘者配伍使用何首乌、柏子仁、火麻仁、郁李仁等。失眠者配伍使用酸枣仁、茯神、合欢花、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炒百合等。
 
肾阳亏虚型
此型皮疹以面颊及下颏部为重,色淡,或伴有结节、囊肿、疤痕,面色苍白,形寒肢冷,时有头昏目眩,腰膝酸软。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弱。治宜温补肾阳、温经活血。方用肾气丸加减:生地、淮山药、丹皮、泽泻、山茱萸、茯苓、补骨脂、菟丝子、韭菜子、茺蔚子等。
 
典型病例
 
案例1 
魏某,女,26岁,2009年9月14日就诊。患者面部痤疮3月余。现月经将至,经前乳胀明显,有乳腺增生史,面部油脂分泌旺盛,面部可见红色丘疹及结节,痤疮分布以下颌部为甚,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细滑。诊断:痤疮。辨证:肝郁湿热。方药:当归、赤芍、白芍、王不留行、柴胡各10 g,生地、熟地、夏枯草、蒲公英、冬瓜子各15 g,丹皮、玫瑰花各6 g,薏苡仁30 g。7剂,水煎服。7 d后复诊,月经准时而行,痤疮明显好转,炎性丘疹明显消退,结节较前略有缩小,乳胀缓解,乳腺仍有增生,苔白、脉细弦,前方去柴胡、丹皮、薏苡仁、冬瓜子,加路路通、丝瓜络各6 g,白茯苓、白鲜皮、瓦楞子各15 g,白芷10 g。7剂,水煎服。3诊,面部无炎性丘疹,小结节明显减少,乳腺肿块缩小。继服7剂后痊愈。
 
案例2
龚某,男,23岁,2009年9月7日就诊。患者面部痤疮半年余。面部散在分布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结节,两颊为重,下颌部可见数个黄豆大小的囊肿及疤痕,大便干,2-3 d一行,睡眠不好,入睡困难,睡而易醒,舌淡苔白而厚腻,边有齿痕,脉滑数。诊断:痤疮。辨证:痰热瘀阻。方药:白花蛇舌草、柏子仁、酸枣仁、苦参、白芷、地肤子各10 g,茯苓、桑白皮、白鲜皮、冬瓜子、瓦楞子、车前草各15 g,薏苡仁、珍珠母各30 g,制大黄3 g。7剂,水煎服。7 d后复诊,睡眠症状明显好转,面部结节减小、囊肿渐平、疤痕变浅,原方去柏子仁、酸枣仁、珍珠母、苦参、白鲜皮、白芷,加败酱草15 g,连翘10 g。15剂水煎服。3诊,结节进一步缩小、囊肿已平、疤痕基本看不出,患者不愿再服药治疗。
 
在临床上痤疮患者心情都比较急切,希望能尽快解决“面子”问题,程师主张患者在内服中药的同时配合外治。对于形成结节的痤疮,可将替硝唑100 mL、红霉素25万U×4支与地塞米松5 mg混合后,用棉签蘸搽于痤疮处,以及配合使用姜黄消痤擦剂等。
 
参考文献
[1]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07-208
[2] 武峰,李宇欣.魏品康治疗痤疮经验举隅[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217

上一篇:痤疮伴炎性暗红结节时有痛痒 中医处方

下一篇:痘痘确实让人烦恼 点穴治痘痘让青春没有痘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