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和生理现象,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过泄则耗,伤人之正气,导致体质虚弱,疾病缠身。中医对小儿多汗进行辨证论治,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气阴亏虚 以盗汗为主或有自汗、身体消瘦、心烦少寐、寐后多汗等症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舌质淡、苔少、脉细数等症。治则:益气养阴、止汗。方用党参、麦冬、五味子各6克,酸枣仁4克,茯苓、黄芪各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服,连服3~7服。
肺气不足 见汗出怕风、动则多汗、容易感冒咳嗽、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等症。治则:补益肺气、固表止汗。方用黄芪、山药、防风、白术各6克,太子参3克,煅牡蛎10克,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各4克,大枣2枚。水煎,分3次服,每日1服,连服3~5服。
湿热熏蒸 见额、胸部汗出明显、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治则:清热祛湿。方用:生石膏6克,栀子、防风各5克,麻黄根、浮小麦各4克,藿香、甘草各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服,连服3~5服。
营卫不和 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抚之不温、半身或面部汗多、食欲不振、苔薄白、脉缓等症。治则:调和营卫。方用桂枝、白芍各6克,生姜3克,大枣2枚,甘草4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0克,黄芪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服,连服5~7服。(胡佑志)
来源:中国中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