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五月,古人称之为“毒五月”,在这个月里,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中医将农历五月视为多事之秋,人们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中医认为五月赤日流火,阳气在表,易耗损阴精,胃中虚冷,病邪丛生,《伤寒论》“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五月时节要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
古人所说的「天地交泰」就是天气寒热交接的过程,这个时候天气会猝不及防地暴热起来,在中医里热多则属毒,人的身体也容易出现一些病症,又因五月各种蛇虫蜈蚣蝎子等出来 ,所以叫「毒五月」。
毒五月的由来已久
早在屈原时代之前,五月便被称之为“恶月”“毒月”“死月”,并产生过许多与此有关的禁忌和辟邪措施。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黄帝内经》中,通过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的方式,指出了性生活的忌日。
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特别是性欲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阳,真阳一失,命不久也!”
《史记·盂尝君列传》则记有孟尝君因是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婴命其母放弃抚养,后者不忍杀子偷偷养大,才有了后来的名列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
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引《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孟尝君是屈原同时代人,可见关于五月是恶月的观念及禁忌早在屈原时代之前就已存在。
为了辟邪攘灾,先民们生发出了众多的民俗事象, 例如五彩丝系臂,沐兰汤,饮雄黄、菖蒲和艾酒,祭粽和食粽(角黍),插艾叶,制艾人蒲人,插佩蒲龙艾虎,制蒲剑、蓬鞭、蒜拳,挂虎饰,贴五毒符,穿五毒衣,龙舟竞渡,采药制药,踏百草斗百草,炼剑铸镜,拔河射柳等。
毒五月,容易中什么「毒」
毒五月最容易中「湿热之毒」和「寒湿之毒」!
这个月横跨芒种、夏至、小暑这三个节气,正是阳气最旺的一个月,暑热、湿气也越来越重,给人感觉就像蒸桑拿,又潮湿又闷热,所以容易有湿热之毒;
但我们身体内部反而是虚寒的。《伤寒论》里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
这个月人体阳气向外走,体内脏腑的阳气反而变虚了,尤其是脾胃,特别容易受寒湿之气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