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民族的医学都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成、发展都与其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学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关于人类生老病死这一课题的思考、实践与总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华元典文化是源,中医药文化是流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祖先最早探寻和认识客观
世界是从“观天象”开始。观天象就是观宇宙,哲学上称之为观世界,结合人类生老病死来观察,就是观人生。若将“观宇宙”、“观世界”、“观人生”中的两组词反过来读,就是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正是由于我们祖先很早就找到并确立了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中华民族才创造出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先进文化,包括被世人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青睐、越来越认可的中医药文化。中华元典文化是源,中医药文化是流,源泉不竭,水流不止。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首先应认清中华元典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之间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首先应学习、继承和发展先进的中华元典文化。“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明代名医张景岳所留下的这句名言,在今天仍然有着特殊的意义。
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周易·序卦传》中华元典文化把天地人融合为“一而三,三而一”的密不可分的合和关系,一再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则处处体现着“以天体论人体、以天文论人文、以天时论人时、以天行论人行、以天德论人德”(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中医学在数千年前就确立了“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生物”的先进医学模式。可见,“天人合一”、“天人和谐”是中华元典文化的核心理论之一。
养生重在养心, 治病莫忘调神
医学上常常将疾病分成三大类: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心理疾病。传染性疾病与致病微生物(致病菌、病毒、毒体等)关系密切,但大多数情况下,导致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人类破坏了人类和大自然(包括动物、微生物等)的和谐,像 2003 年 SARS 的发生就是由一些人滥杀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而引起,这难道不与“心”(人的思想)有关吗?非传染性疾病最大的病因是人类贪图享受的结果,以至于很多非传染性疾病都有了一个“富贵病”的别名,这难道不与“心”(人的思想)有关吗?心理疾病最大的病因是患得患失,“知多知少难知足”的结果,这难道不与“心”(人的思想)有关吗?现代医疗仪器能协助诊断我们形体上的疾病,但再先进的精密仪器也无法反映人精神、思想与情感的变化。
《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的思想应恬静、淡定(淡定即知足),心无杂念,心像宇宙一样的空灵。这样,真气就会在我们体内有序地运行、流动,我们的精神就会
饱满,内守而不外散,疾病也就无法产生。延续了数
千年的“养生重在养心”、“治病不忘调神”的中医药
文化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