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其中的火实际就是指热。上火意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上炎表现,症状包括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和牙齿痛等。一般认为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而常见的上火还可分为心火和肝火,其次还有胃火、肺火、肾火等。
中医所说的火或热不仅是指体温增高,主要是指一些阳热症状,如吃得多后食欲减退,同时口干口臭、舌红苔黄就是有胃热或胃火,由于食物没有及时消化,停滞而生热;舌尖部有溃疡是心火重;口腔黏膜有溃疡时,是胃火重;还有—种情况是生气,情绪急躁,出现眼红、鼻出血、口角糜烂,是肝火。火并不一定是环境中的热,可是内生的。燥可变热,风可变热,甚至寒也能转化为热。如感冒早期,流清稀鼻涕和咳白色清痰,几天后鼻涕和痰液变稠,说明先是寒后化热。如整个感冒过程中用同样的中药治疗就不合适了,因为开始时应祛寒,化热后应清热,先用温药后用凉药。
去火“法宝”当食疗
上火后解决的方法是去火。食疗,是去火的“法宝”。要“去火”,饮食上不宜吃辛辣,而宜吃甘酸之物,即少食葱姜蒜、辣椒、花椒、大料等辛燥之品,多食藕、荸荠、菊花、蜂蜜、山药等生津润肺健脾之品。同时,多吃深色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青菜,以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秋天燥气当令,燥邪可化火,易出现口干唇燥症状,加上“白可入肺”的特点,可服用滋阴、清热、解毒、消肿功效的食物,有关专家归纳了具有清热败火作用的几类食物:
清热解毒类: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马齿苋、金针菜等,适用于各种实热证。
苦寒制火类:如苦瓜、苦菜、蕨菜、丝瓜、茄子、小米、荞麦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热证。
利湿泻火类: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鱼、鸭肉、鲤鱼、鲫鱼、泥鳅、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热证。
攻下实火类: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
凉血敛血类: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糯米、藕粉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甘温除热类:如党参、白术、白菜、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窝、茴香、刀豆、芥菜、樱桃、石榴、乌梅等,适用于气虚火旺者。
人身上也有去火点
人若上火也可用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火罐等疗治,主要是因为人体存在几处穴位可以有效去火,那么人身上的去火点有哪些,有关专家介绍了几个穴位供有病时或平时养生保健之用:
太冲穴 防治牙痛的去火点,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在操作前,最好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指掐3~5分钟,每天1~2次,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大鱼际 拇指根部肌肉明显突出部位,此为手太阴肺经去火点,可每天按揉指掐2~3次,每次3分钟。对防治鼻火、鼻塞、鼻子痛等有一定的效果。
内庭穴 脚2趾末节指甲靠近第3趾侧,每天一次,一次100下。对防治烂嘴、口干、咽喉疼痛等有一定的效果。
合谷穴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去火点,属手阳明大肠经。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均可以按此穴来消火解烦除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