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季候的变化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如果在夏天没有做好防暑工作,让暑湿潜伏在体内,到了凉爽的秋天就容易发高烧。
春天“伤风” 夏天腹泻
《伤寒杂病论》中说:“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意思是春天如果感染了风邪,留存在体内,到了夏天就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的情况。
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莫笛介绍,每个季节都有主气,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因而人们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以免被邪气所伤,影响到下个季节的健康。
春天的主气是风邪,对应人体的肝胆,因而在养生方面要注意养肝护胆、保暖防风。倘若不慎被风邪侵入,有可能立即引发感冒等疾病,也有可能潜伏在体内,到了夏天时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引发腹泻。
夏天“中暑” 秋天高烧
类似的道理,“夏伤于暑,秋必病疟”。暑邪是夏天的主气,而暑邪中多夹杂了湿邪。这两种邪气侵入人体后,未必会立即发作。很可能是潜伏在人体内,等到了湿气旺盛的秋天才爆发,引起恶寒高热、口渴欲饮等症状。
夏天在五行中属火,对应人体的心。因而在夏天要格外注意静心养神,保证充足睡眠。要防止暑邪的入侵,在起居方面要做到劳逸结合,睡眠规律;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过食冷藏食品及瓜果。在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注意冷热适度,避免将室内空调温度调得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