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陈邦贤 医学史料学的研讨

陈邦贤(1889~1976年)是我国医学史研讨的开拓者,也是我国中医科学院奉召建院专家之一。他是我国倡议医学史教育的先行者、教育家,创始了医学通史研讨、专科史、疾病史研讨,创始了医学史料学的研讨,使得医学史在我国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拜师丁福保 闯路医学史
 
陈邦贤自幼聪明, 4岁开端在爸爸妈妈的教习下识字读书。因其爸爸妈妈亦通英文,他8岁开端学英文,还曾随从王吉人学习英语。他学习反常吃苦,不畏风雨艰苦,还曾涉水至王师家肄业。早年中英文的学习为他日后开阔的视界打下了根底。陈邦贤13岁时,其父患搭背久治不效,后遇一酱园工人传一秘方治好。其父便开端留神医药,收集秘方,稍有收入便研发成药送人,并命他立志习医救人。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端读老太外祖李元荣的遗著《知医必辨》。该书也成了他自学启蒙之书。尔后,他又阅读了很多中医古籍,16岁时已能为人开方治病。
 
1909年,调查日本医学专员丁福保对其时的日本医学进行了深化调查,收成甚丰,回国后译述了《西洋医学史》,在书中着重强调了医学史的重要性:“盖吾人现有之知识,决非尽得诸本身之经历,其大部分得诸过去几千年之古人。……故医学之医史的知识,实为必需之学识。”评述的原则是“离片面的叙说”,一起“本诸一直正确之史料”。
 
丁氏这一思维影响了陈邦贤终身。1910年,丁福保在上海兴办《中西医学报》及中西医研讨会,以研讨、沟通中西医学、振兴我国医学为主旨。1910年,陈邦贤投书拜师,在丁福保影响下,萌生了专攻医史之志,开端收拾和编撰我国的医学史。
 
1912年,陈邦贤着手写《我国医学史》,两年后宣布了《清之医学》研讨论文,并在《中西医学报》继续两年连载其《我国医学史》稿。他还于1914年发起树立了中医医学史上第一个医史研讨会。通过几年磨砺与堆集,1919年,他用文言文完结了《我国医学史》一书。其时社会对医学史研讨感到很生疏,没有出书社支持他。他其时已育有三子,靠菲薄收入养家糊口。但为了医学史作业在我国的起航,他东拼西借,凑齐了一百块大洋,自费在上海医学书局刻印。这部《我国医学史》不只是他的第一部医史作品,也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编年体史专著。
 
困难勤拓宽 学科成系统
 
陈邦贤还把他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编为《素灵新义》《医学门径语》《中外医事年表》,先后出书。然而《我国医学史》等书的出书,并没有改进他的生活条件。上世纪30年代前后,陈邦贤爸爸妈妈与夫人相继故去,留下七个年幼的子女。营生与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他一人身上。在这样的困难困苦中,陈邦贤一边在校园任教和兼校医治病,一边还要很多涉猎古今医书文献和报纸杂志,一边更要编撰论文专著,或编辑小报期刊,为拓宽我国医学史研讨做出了超卓的奉献。他又奋笔写出了《药学史》《疾病史》《卫生行政史》《防疫史》《医事教育史》《中外医事年表》《医学史纲》《民国史料笔记丛刊》《科学医学开展史》《我国医学人名志》《四种感染病史》等。
 
1937年,第二版《我国医学史》面世后,中医史在国内外的影响逐渐显著。二版改文言为文言,改变华章,也充实了内容,使该书的质量大大提高。该书后被商务印书馆归入《我国文化史丛书》,即将我国医学视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一起,也接受了中医史为专门史、学科史。二版《我国医学史》在尔后屡次被重印,学界也开端更多地重视中医史。新我国树立后,在前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陈老对《我国医学史》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使这部通史日臻完善。也最终使医学史在我国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史料浩无边 忘我苦钻研
 
陈邦贤对待学术研讨非常郑重其事,并常常达到忘我的境地。我国中医科学院我国医史文献所教授李经纬经常感叹:“像陈老这样勤勉做学识的人,真实很稀有,现在基本上找不出第二个。”
 
陈邦贤50岁完结第二版《我国医学史》的修订。其时,他意识到史料学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奠基石。他以为,史论观念有必要树立在丰厚而正确的史料之上,切忌空发谈论,“吾人医史之研讨,须离片面的叙说,本自一直正确之史料,不然往往失前史之现实,而陷于冥想之谈论。” 因而,他立志要为此学科树立起史料学。除了重视从中医典籍中收集医史资料,他还立志要下大功夫把我国的正史、《十三经》《诸子集成》等传统经典论著中的涉医文献一网打尽,对这些史料进行开掘、收拾和研讨。
 
1938年,在炮火纷飞的重庆,当我们都在考虑怎么活命的时分,陈邦贤却毫不犹豫地启动了他的研讨方案,一头扎入《二十六史》的鸿篇巨作中,去寻觅中医几千年进程中的点点滴滴。在烽火最密布的年月里,在常常被迫在防空洞中逃避的时刻,他的随身包袱里,除了少量干粮,就只有史书。他不愿糟蹋一分一秒,在防空洞中借着通气孔的微弱光线忘我地查阅史书。他说:“做学识,不怕慢,就怕站。” 即便在存亡的边际,他也未中止行进的步伐。
 
通过20多年日日夜夜的作业,上世纪50年代末,陈邦贤以常人不可思议的意志与耐性,完结了《二十六史医学史料汇编》。他将数以万计的史料,按医事准则、医学人物、医学文献、寿命胎产、摄生卫生、解剖史料、脏腑经络、疾病、病因、确诊与医治、药品、兽医和兽疫等十大类进行分类汇编。上世纪60年代初,这一巨大工程被列入了国家《1963-1972年科学技术开展规划·医学科学》中,准备正式出书。不料,该稿在其时被以为含有很多封、资、修内容,有必要删省。“文革”完毕后,学界认识到抢救这部稿件的重要性,又将其列入国家1978-1985年科技开展规划。1982年,我国中医研讨院(现我国中医科学院)正式树立我国医史文献研讨所,为了纪念陈老,也为了保存这一学术成果,内部铅印了该文稿,终使这部史料巨作留存于世。
 
为国育英才 医史终流芳
 
陈邦贤不只亲历亲推医学史研讨开展,还为这门新兴学科的传承致力于培育人才。
 
1934年,陈果夫兴办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陈邦贤以其医史成绩,被聘为该学院医学史、疾病史的教授。他为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仔细听取他们的定见,绞尽脑汁,重复修正编写了四种讲义,深受欢迎。该校学生耿鉴庭在他影响下,也致力于医史研讨。大学生张慰丰跟从他研讨医学史,后于1957年在南京医学院树立医史教研室。
 
1954年,陈邦贤被引荐入京,参与我国中医研讨院(现我国中医科学院)的筹建。次年,他授命担任卫生部中医研讨院医史研讨室副主任。在医史研讨室,他开端专注专职地从事我国医史研讨以及培育医史专门人才。
 
1955年12月19日,卫生部中医研讨院树立,一起“第一届西医离任学习中医研讨班”开班,担任该班医学史教育的教师为陈邦贤与李涛。1956年,教育部、卫生部有关人士感觉到医学史很重要,但专业研讨人员很少,各个院校没有开设医学史课程的教师,所以指示由中医研讨院医史研讨室担任,开设医学史高档师资进修班,培育医史学教师,并要求全国各个医学高级院校派人参与高档医史师资进修班的学习。其时,李涛任医史研讨室兼职主任,陈邦贤任副主任,详细担任科室作业。全国参与医学史进修班的共有20多位学员,1957年,进修班结业后,大多回到原院校组成医史教研室,开设医学史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医学史教育与研讨,完成了陈邦贤早年提出的在我国高级医学院校设医学史专科的夙愿。
 
1958年5月,卫生部中医研讨院“第一届西医离任学习中医研讨班”学员结业,李经纬、蔡景峰分配至中医研讨院医史研讨室,拜陈邦贤为师。1963年,王致谱从上海中医学院结业后也跟从陈邦贤做医学史专门研讨。蔡景峰后成为我国民族医学史研讨之佼佼者,在国内外医学史界颇具影响。李经纬后来在隋唐医学史、外科学史上有很深的造就,并完结了陈邦贤的遗愿,将医史文献研讨室升格为医史文献研讨所,掌管编修了《我国医学通史》《中医大辞典》等大型医史学专著或工具书等。王致谱成为近现代医学史研讨的专家。陈邦贤的学生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秉承了他的治史方法、谨慎的治学情绪及仁人风仪,并将之再传给了他们的学生。他们是我国自己培育的新一代医史学家,所编著的多种医学史教材对我国医史学开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先后培育了众多的医学史硕士、博士、博士后等。
 
陈邦贤从事教育作业数十年,视青年学子为家人。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他总是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热心诚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的学生交不起膏火,请他担保,成果有的因拖欠未还,他作为担保人而被扣了薪酬,他也从不向当事人索要。他终身究竟担保了多少膏火,扣过多少次薪酬,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他也从未抱怨过谁。校园开除学生,他总要出头担保,所以人们送他“圣人”美誉。
 
陈邦贤晚年自号红杏白叟,“杏”是杏林、医林,“红”就是坚定于我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方向,他不断鞭笞自己,要又红又专,专心跟着共产党走。1976年2月5日,陈邦贤因急性肺炎病故,享年87岁。本年将迎来陈邦贤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思念这位我国医史学之父,并祝福他倾泻了终身汗水的医学史作业能更好地传承开展。(农汉才)

上一篇:胡希恕对经方辨证论治的论说

下一篇:李时珍会把张仲景论述方,证,药,禁忌总结归纳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