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宗气学派学术思想研究
宗气学派即是在病机研究及临床治疗以中医宗 气理论作为指导, 以调补宗气作为主要治疗方法的 医学流派。 宗气学派创始人为民国中西汇通派名医 张锡纯, 南阳宗气学派是南阳医家陈吉全、 庞景三、 方家选等人在继承张锡纯宗气理论, 并参以李东垣、 王清任等医家医学思想的基础上, 结合他们自己数 十年医学实践的感悟而创立。 南阳宗气学派在理法 方药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宗气学派学术思想, 使中医 宗气学派在南阳得到发扬光大, 其中笔者是主要的 理论总结者和实践者之一, 河南省第一届名中医庞 景三教授和南阳市名中医方家选教授是主要的实践 者。 南阳宗气学派学术特点是推崇中医宗气理论, 临床上运用调补宗气 (大气)治法, 治疗全身三焦疾 病, 如心悸、 哮喘、 慢性胃炎、 妇科癥瘕、 肾病综合 征、 皮肤松弛症、 重症肌无力等一系列慢性病, 取得 了良好效果。
张锡纯宗气理论
中医宗气(大气)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 (以 下称《内经》 ) , 《内经》认为宗气来源主要包括水 谷之精气和自然界之清气, 在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的 前提下, 通过呼吸出入, 纳入自然界清气, 呼出体内 浊气, 聚集于胸中, 成为胸中宗气。 后世医家如朱丹 溪、 孙一奎、 喻昌等人在 《内经》理论的启发下 , 不断 丰富发展, 民国中西汇通派名医张锡纯全面整合了前 代医家宗气 (大气)学说思想, 使其形成了完整的理 论体系, 他总结了宗气的产生过程、 生理功能、 病理 变化, 创立调补宗气方药, 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 其治疗经验反映了调补宗气治疗全身性疾病的思 想, 中医宗气学派雏形具备, 张锡纯是中医宗气学派 创始人。
1. 宗气的产生 张锡纯认为宗气即大气, 其产 生过程是元气从下焦气海上达于肝, 经肝的升发作 用到达胸中, 激发心肺之阳气, 产生肺主呼吸的原 动力; 肺主呼吸, 呼出体内浊气, 吸入自然界清气; 心阳之气温煦脾土, 脾主运化升清, 水谷精微上奉于 肺, 元气、 清气、 饮食之气三气聚集于胸中, 遂成为 宗气, 张锡纯曰: “是大气者, 原以元气为根本, 以水 谷之气为养料, 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 [1]82 。
2. 宗气的功能 《内经》认为宗气功能主要有 二: 一是走息道以司呼吸。 宗气形成后循喉咙上出 于肺, 鼓动肺叶呼吸, 肺内外清浊之气因之而出入。 张锡纯曰 “胸中宗气包举肺外, 司呼吸之枢机” 。 二 是贯注心脉, 助心行血。 宗气从肺贯注于心, 协助心 阳推动心脉的运行, 张锡纯认为宗气为全身血脉之 纲领。 张锡纯认为宗气第3个功能是撑持全身, 为诸 气之纲领, 代元气统摄三焦气化。 张锡纯说 “胸中大 气, 原为后天生命之宗主, 以代先天元气用事, 故能 斡旋全身, 统摄三焦气化” [1]468 。
3. 宗气的病理与调补宗气方药 张锡纯将宗气 (大气) 的病理变化概括为宗气虚衰、 宗气郁滞、 宗 气下陷, 对于宗气下陷证, 张锡纯提出补益兼升提 宗气的治法, 制升陷汤, 方由生黄芪、 知母、 桔梗、 柴 胡、 升麻组成, 方中生黄芪大补宗气, 桔梗、 柴胡、 升麻升提下陷之宗气, 知母制约大剂量黄芪之温 燥, 对于宗气虚衰、 宗气郁滞证, 他提出补益宗气兼 以破气行瘀治法, 制方 “理冲汤” , 用治 “一切脏腑癥 瘕、 积聚、 气郁、 脾弱、 满闷、 痞胀、 不能饮食” [1]168 , 药物组成是 “生黄芪三钱, 党参三钱, 于术二钱, 生山 药五钱, 天花粉四钱, 知母四钱, 三棱三钱, 莪术三 钱, 生鸡内金(黄者) 三钱” [1]168 , 张锡钝解释其中四 药同用之妙处是 “用三棱、 莪术以消冲中瘀血, 而即 用参、 芪诸药, 以保护气血, 则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 损。 且党参、 黄芪能补气, 得三棱、 莪术以流通之, 则 补而不滞, 而元气愈旺。 元气既旺, 愈能鼓舞三棱、 莪术之力以消癥瘕, 此其所以效也” [1]168 。 张锡纯谓 理冲汤治一切脏腑疾病, 如癥瘕、 积聚、 气郁、 脾弱、 满闷、 痞胀、 不能饮食 [1]168 。 升陷汤及理冲汤初步反映 了调补宗气的思想。
南阳宗气学派对中医宗气理论的理论发挥
1. 明确宗气与人体其他人体之气之间关系 南阳 宗气学派明晰了宗气与卫气、 营气、 元气的关系, 宗 气为元气、 清气、 饮食之气三气于胸中合成, 宗气出于 肺, 主体行于脉外剽悍滑利者为卫气, 主体行于脉内 精纯柔和者为营气, 可见一方面宗气包括卫气、 营气, 另一方面由于宗气中内涵元气, 故可以统摄卫气、 营 气; 元气是宗气之原动力, 一部分元气随宗气周流全 身, 宗气代元气主事, 宗气反哺元气; 至于中气, 则是 宗气在中焦的表现形式 [2] 。
南阳宗气学派认为李东垣 “中气” 学说、 王清任 “元气” 学说在中医宗气论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 东垣 “内伤热中” 论说明了宗气组成中水谷精微的重 要作用, 补中益气汤实质是升补宗气治法, 王清任的 “气府” 论及补阳还五汤大剂量使用 “黄芪” 大补元 气治疗元气亏虚证, 实质是补益宗气而建功。 2. 明确采取调补宗气的治疗大法 在张锡纯调 补宗气的思想基础上, 南阳宗气学派明确提出调补 宗气的治疗大法, 所谓调补宗气治法, “调” 即调节, 调节即要排除宗气运行之障碍, 如内舍于脏腑经络 的瘀血、 痰饮及其他外邪, 郁滞可解; “补” 即补益, 补益宗气的方法有补益肺气, 补益脾气, 补益元气 等, 补肺在于使之呼吸清气, 补脾在于补足谷气, 补 肾在于填补元气, 清气、 谷气、 元气既足, 宗气复兴 矣, 且补与调相得益彰, 补有益调, 调有助于补 [3] 。 3. 拓展应用范围 在中医宗气理论的临床应用 研究方面, 一些学者探讨了宗气理论的适应症 [4] 及其 在心绞痛 [5]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 、 冠心病 [7] 、 老年充 血性心力衰竭 [8] 等心肺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 有 学者介绍了运用宗气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 的临床经验, 还有学者应用升补宗气法治疗老年慢 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0] 并进行了临床观察。 总的看来, 当前中医界对宗气理论的临床运用研究比较少, 且 多局限于心肺等上焦病, 心肺病中也主要局限于宗气 下陷证, 其他病种其他证型鲜有报道。
南阳宗气学派认为胸中宗气, 统摄三焦气化, 上 焦得之, 可布散精微于全身; 中焦脾胃得之, 运化精 微有力; 下焦得之, 膀胱气化得行, 藏精得司; 全身经 络得之, 气血得以周流, 无郁滞之患。 故运用张锡纯 大气理论可以治疗上焦心肺、 中焦脾胃、 下焦肾膀胱, 以及全身肢体经络的疾病, 特适宜治疗各种气虚、 气滞证, 而不仅限于宗气下陷证 [3] 。 南阳宗气学派提 出各种气虚从宗气论治、 血瘀痰饮阻滞从宗气论治 的思想。 这一方法治疗哮喘、 肺气肿、 肺心病、 冠心 病、 慢性胃炎、 胃癌术后放化疗后、 重症肌无力、 皮肤 松弛症等疾病,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拓展补益宗气药物 在大气理论临床运用 上, 张锡纯补益宗气以黄芪为主药者 “因黄芪即善补 气, 又善升气, 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 与胸中大气有 同气相求之妙用” [1]82 。 南阳宗气学派补益宗气十分 重视使用黄芪, 认为黄芪性质轻清, 入肺心脾经, 尤 补肺气而益宗气。 除重视黄芪补益宗气之外, 南阳宗 气学派亦用四君子汤补益脾胃之气来补益宗气, 谷 气足, 宗气足, 南阳宗气学派还重视通过补益元气 来补益宗气, 纯虚无邪之时更以紫河车、 冬虫夏草等 补益有情之品及熟地黄、 枸杞子等滋腻之品补益肾 精, 化生元气上滋于心肺以补宗气, 宗气耗散者常用 蛤蚧、 五味子等补肾之品补益元气且收敛宗气, 引宗 气下行, 达元气宗气互生之妙 [11] 。
南阳宗气学派对中医宗气理论的临床实践介绍
1. 上焦病证治疗举例 上焦是指部位三焦的上 部, 从咽喉至胸膈部分, 主要包括心肺。 上焦疾病指 以心肺系统为主的疾病。 南阳医家庞景三应用黄芪 赤风汤治疗感冒、 慢性鼻炎等疾病, 认为黄芪赤风汤 能扶正祛邪, 扶正在于补益大气、 调和营卫, 祛邪在 于活血行滞、 祛风通络, 用治感冒、 慢性鼻炎等疾病 效果显著 [12] ; 陈吉全、 方家选认为哮喘病发生与患者 宗气亏虚关系密切, 治疗哮喘应在辨清发作期与缓解 期、 虚实、 寒热的基础上, 采用补益宗气与祛邪利气 双管齐下的方法 [11] 。 对于上焦心系疾病, 庞景三教授 认为胸痹病机为 “阳微阴弦” , 阳微即心阳虚, 阴弦是 痰饮、 瘀血等有形实邪阻滞心脉, 故治疗胸痹当补阳 泻阴。 庞景三教授认为补阳当补大气, 大气得补, 心 肺行血气功能增强, 再配以祛邪之品, 则祛邪有力, 痰饮、 瘀血等有形实邪尽得消散, 且补而不滞 [13] ; 陈 吉全、 方家选教授应用调补宗气法治疗心悸病, 认为 宗气功能之一是贯心脉以行血气, 心悸为宗气功能失 常所致, 心悸病因病机可分为宗气亏虚与宗气郁滞两 种情况, 宗气郁滞者以调为主, 宗气亏虚者以补为主, 二者兼具调补同时并重 [14] 。
2. 中焦病证的治疗举例 中焦是指部位三焦的 中部, 从胃上口至肚脐部分, 主要包括脾胃。 对于中 焦脾胃系疾病, 庞景三教授以自拟黄芪莪术汤为基 本方随症加减来治疗慢性胃炎、 胃溃疡、 胃癌等各类 胃病, 效果卓著。 自拟黄芪莪术汤是庞景三仿制张锡 纯理冲汤所得, 药用: 黄芪30g, 党参、 莪术、 蒲公英、 仙鹤草、 海螵蛸各15g, 白及12g, 石斛、 枳实、 鸡内 金、 元胡各10g, 陈皮、 炙甘草各6g, 凤凰衣为引。 庞 景三认为此方奥秘依旧在于峻补大气, 大气得补则 一身之气健旺, 再配以活血化瘀、 化痰祛湿、 清热解 毒等疏解内外邪气之药, 则十二经脉经气得通, 诸病 可除 [13] 。
3. 下焦病证的治疗举例 下焦是指部位三焦的 中部, 肚脐以下, 主要包括肾膀胱胞宫生殖系统。 庞 景三从理冲汤中提取黄芪-党参-三棱-莪术药串, 治疗下焦疾病妇科癥瘕。 庞景三认为, 妇科癥瘕的 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 内外因导致瘀血、 痰 饮、 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 停聚下腹胞宫, 故治 疗关键在于调畅宗气, 同时辅以活血散瘀、 化痰祛湿 之药物, 则瘀血、 痰饮、 湿浊等有形之邪俱能化解。 卵巢囊肿偏于气分, 气滞重于血瘀, 有形之邪以湿 浊为主, 子宫肌瘤偏于血分, 血瘀重于气滞, 有形之 邪以瘀血为主, 痰瘀互结。 因此, 卵巢囊肿治疗重在 行气破气、 活血利水, 子宫肌瘤重在破血化瘀、 化痰 散结。 庞教授在加减黄芪-党参-三棱-莪术药串的 基础上拟定了2个基本方: ①卵巢囊肿方: 黄芪、 焦 山楂、 土茯苓各30g, 莪术、 泽兰、 茯苓、 赤芍、 橘核、 荔枝核、 桃仁、 贯众各15g, 桂枝、 红花、 三棱、 泽泻、 益母草各10g, 甘草6g。 ②子宫肌瘤方: 黄芪、 焦山楂 各30g, 当归、 三棱、 浙贝母、 益母草各10g, 莪术、 赤 芍、 昆布、 茯苓、 牡丹皮、 桃仁各15g, 桂枝、 红花各 10g, 甘草6g [15] 。
4. 肢体经络及其他疾病的治疗 笔者等 [3] 应用 调补宗气方法治疗肢体经络及其他疾病, 认为对于 宗气第3个功能指导临床的报道及研究虽然少见, 但 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等, 用牡 蛎散 (黄芪、 牡蛎、 麻黄梗、 浮小麦) 治疗自汗症等, 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等脏器下垂及重症肌无力 等疾病, 这些应用正是宗气第3个功能的体现。 这些 疾病的病机大都与宗气亏虚, 其统摄营卫、 代元气主 持全身气化、 撑持全身的功能不足有关, 疗法都是用 大剂量黄芪补益肺脾之气, 肺脾之气充足, 水谷之气 与自然界清气即充足, 则宗气旺诸病得愈。 方家选曾 以调补宗气方法治疗获得性皮肤松弛症1例, 方用消 风散加大剂量黄芪, 因该病与重症肌无力一样属于 痿证范畴, 病机在于肺热叶焦灼伤津液, 元气受损 所致, 肺者, 宗气之所生成地也, 故肺中元气受损实 属宗气受损, 宗气受损则不能撑持全身, 固摄皮毛, 故致皮痿, 应用大剂量黄芪补益宗气恢复其撑持全 身功能, 配合驱邪之药来治疗 , 使顽症得以痊愈。
小结
现代社会疾病谱发生变化, 气血郁滞、 气血亏虚 类慢性病较多的情况下, 南阳宗气学派理论在有重 要的用武之地。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 各种慢性病 的发生, 与人体正气亏虚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正气不 足抗邪无力, 六淫之邪得以侵入人体, 正气不足气血 流通不畅, 又内生五邪。 因此在治疗各种慢性病时, 采用调补宗气的治疗大法, 宗气得补, 邪气得除, 气 血周流, 可以达到扶正而不助邪, 泄邪而不伤正的效 果 [11] , 诸般虚实夹杂疾病如哮喘、 心悸、 慢性胃炎、 皮肤松弛症、 重症肌无力等可以缓解或痊愈。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陈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