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土生金”治法的实质内涵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 为, 在人体脏腑中, 肺属金, 脾属土 。“培土生金” 的治 疗方法是根据肺脾两脏之间五行相生关系确立的治 法, 在临床有着广泛应用。但“培土生金” 治法的实质 内涵是什么? 脾土是通过什么方式起到生金的作用? 人体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整体, 脏腑之间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肺与脾除了在五行学说上的母子相生关系 外, 还存在着经脉相通、 主司相连、 营卫相合、 气机相关 等多种密切关系。本文对肺与脾的关系进行初步探 讨, 认为肺与脾的这些关系更具体地诠释了“培土生金” 治法的科学内涵。
1 五行相生
在五行学说中, 土能生金。中医认为, 脾胃五行属 性为土, 肺为金, 两者为母子关系, 由于脾土能生肺金, 故补脾能够益肺。然而五行学说属于哲学范畴, 不能 代表中医独特的理论。因此仅用五行相生关系来解释 “补脾益肺” , 十分机械, 同时也很单一。
2 经脉相通
《灵枢·经脉》 记载 :“肺手太阴之脉, 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 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 。《灵枢·动输》 中 言 :“胃为五脏六腑之海, 其清气上注于肺, 肺气从太 阴而行之” 。一方面,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 肺与 脾胃由经络相连, 是脾胃之气所生。另一方面, 肺经经 脉的正常循行, 与中焦脾胃经络之气的推动密切相关。 若脾胃气虚, 中焦之源缺乏, 经气不足, 则肺气亏虚, 可 出现咳嗽, 声音低微, 言语无力等症状 。《素问·咳 论》 也认为“其寒饮食入胃, 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 则为肺咳” 。外来寒邪随 饮食入胃, 先阻遏脾胃阳气, 伤及中焦经气, 寒气通过 经络传于肺, 肺气被束, 宣降失常, 气逆而咳。
3 主司相连
《素问·六节藏象论》 中云 :“肺者, ……其华在 毛, 其充在皮 ;“脾……其充在肌 ” 。《内经·经脉》 云: “肉为墙, 皮肤坚而毛发长” 。中医认为, 肺主皮毛, 脾 主肌肉, 人体皮毛肌肉紧密相连。生理上, 肺气充盛, 脾胃功能正常, 皮肤坚实致密, 四肢肌肉强壮, 邪气难 以入侵机体。病理上, 皮肤与肌肉可相互影响 。《韩 非子·喻老》 中说道 :“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病在肌肤, 不治将益深……病在肠胃, 不治将益深” 。而 《灵枢·五变》 曰 :“肉不紧, 腠理疏, 则善病风” 。可 见, 皮肤的疾病不及时治疗, 逐渐加重, 由表入里, 则会 影响肌腠甚至脏腑的正常功能。脾的病变也会影响到 皮肤。临床上, 肺系的疾病(如 COPD)也会导致肌肉 萎缩, 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脾气虚统摄无权, 血不循 经, 溢出脉外, 在皮肤中形成紫癍。为皮肤出血性病变 的表现。
4 饮食相合
首先, 脾胃与肺都是人体从外界获取能量的脏器。 《难经·四十二难》 云 :“肺有两大叶……吸之则满, 呼 之则虚, 一呼一吸, 消息自然” 。《素问·五脏别论》 曰 :“水谷入口, 则胃实而肠虚, 食下, 则肠实而胃虚” 。 饮食由脾胃收纳, 机体吸清呼浊, 由肺脏完成。而且可 以看出, 肺与脾胃的功能配合与能量获取关系密切。 其次, 脾胃运化所生的水谷精气都需通过肺的宣降及 朝百脉的功能输布全身。喻嘉言在《医学实在易》 中 说 :“凡脏腑经络之气, 皆肺气所宣” 。唐容川在 《血证 论·阴阳水火气血论》 说道 :“津液足, 则胃上输肺, 肺 得润养, 津液又随之而下, 如雨露之降” 。而肺依靠脾 的 “灌四傍” 及 “散精” 功能滋养。两者相互滋生, 互相 润养。饮食水谷精微经过胃的收纳, 脾的运化, 通过脾 的散精上达至肺, 肺通过肃降功能将水谷精微散布至 脾胃。病理上, 若脾胃阴津不足, 虚火上炎, 灼伤肺阴, 则会形成肺痿 “火气上逆, 咳唾涎沫” 等症状。
5 水液代谢
肺与脾在人体水液代谢方面, 生理上相互协助, 病 理上相互影响。肺在人体脏腑位置最高, 为“华盖” 之 脏, 主通调水道, 因此 《医方集解》 称肺为 “水之上源” 。 脾胃位于中焦, 由于脾气升清、 胃气和降, 主司津液在 人体的生成, 并通过脾气散精的功能, 将津液布散全 身, 故为 “水液代谢中枢” [1 ] 。《素问·经脉别论》 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 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液通过脾胃的运 化, 形成 “水精” , 上输至肺, 通过肺宣发肃降, 将水液 运至全身, 废液“下输膀胱” 。因此, 生理上肺脾两脏 协调配合, 相互为用, 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 要环节 [2 ] 。病理上, 若脾气虚弱或湿邪困脾, 运化失 司, 聚痰成饮, 发为水肿, 咳嗽, 喘息等病症。若肺气虚 弱或邪气束肺, 宣肃失常, 内生痰湿日久也会伤及脾 阳。
6 营卫相合
《 灵枢·营卫生会》 曰 :“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 传与肺, 五脏六腑, 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 。 营气与卫气的产生, 与肺及脾胃有密切联系 。“营出于 中焦, ……此所受气者, 泌糟粕, 蒸津液, 化其精微, 上注 于肺脉, 乃化而为血, ……命曰营气。卫出于上焦, 上焦 出于胃上口, 并咽以上, 贯膈而布胸中” 。说明了营卫之 气来源于饮食水谷, 营气出自中焦脾胃, 卫气出自于上 焦肺脏。因此有 “ 肺主卫, 脾主营” 一说。生理上, 脾与 营属阴, 肺与卫属阳, 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灵枢· 五味》 亦说 :“ 谷始入胃, 其精微者, 先出于胃之两焦, 以 灌五脏, 别出两行, 营卫之道” 。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 是营卫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 [3 ] 。由此可见, 营气与血液 共行脉中, 滋养全身;卫气行于脉外, 温煦机体, 固护肌 表。在营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过程中, 脾肺协调统一。
7 气机相关
7. 1 气的生成 肺主呼吸, 纳摄自然界清气, 维持人 体气体交换;脾主运化, 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水谷之 气与清气共同构成宗气, 张锡纯称之为“胸中大气” 。 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需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肺 所需的营养物质, 又依赖脾的运化作用以生成。脾与 肺功能正常并相互协调, 宗气才能不断地生成, 以“走 息道行呼吸, 贯心脉行气血” , 营养脏腑官窍与四肢百 骸 。《灵枢·五味》 云 :“谷始入于胃, 其精微者, 先出 胃之两焦, 以溉五脏, 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传 而不行者, 积于胸中, 命曰气海。出于肺, 循喉咽, 故呼 则出, 吸则入” 。故有 “肺为主气之枢, 脾为生气之源” 之说 [2 ] 。临床上, 肺与脾任何一脏的虚弱, 都会导致宗 气亏虚, 形成气短乏力、 咳嗽咳痰、 腹胀便溏等症状 [4 ] 。
7. 2 气的运行 肺主司一身之气 , 《医学实在易》 : “气通于肺脏, 凡脏腑经络之气, 皆肺气之所宣” 。肺 主一身之气的运行, 并对全身的气机有调节作用。肺 呼吸的节律均匀一致, 各脏腑经络之气运动亦协调一 致。脾位于中焦, 是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 。《素问· 刺禁论篇》 曰 :“肝生于左, 肺藏于右, ……脾为之使” 。 即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 均有赖于脾胃的转枢功能 [5 ] 。 因此在气的运行方面, 肺与脾共同调节, 也是相互协调 作用。
8 同气相求
在经络阴阳属性上, 肺脾两经同属 “太阴” , 有 “同 气相求, 同声相应” 之意 [6 ] 。脾经行于人体下部, 肺经 行于人体上部, 两者在中焦相接, 贯穿人体全身。而手 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 两者同属阳明, 亦为同气相 求。此外, 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 即肺与大肠、 脾与胃 互为表里之外, 在阴阳属性上, 肺与胃、 脾与大肠也属 于间接的表里关系。正因为如此, 肺与胃、 脾与大肠在 病理上相互影响。比如《素问·咳论》 认为咳嗽病因 病机 “皆聚于胃, 关于肺” 。
综上可见, 培土生金不仅是五行相生的简单推演, 在人体中, 它是肺脾相关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从抽象 到具体、 从机械到灵活、 从单一到系统的过程。人体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 肺脾相关是在机械抽象的五行相生 基础上, 论述了肺脾的具体功能联系。肺与脾之间除 了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之外, 在经脉、 主司、 饮食、 水液 代谢、 气的生成等方面有密切联系, 使得肺脾在生理上 相辅相成, 病理上相互影响。正是这些密切的关系, 临 床上某些肺的疾病可以从治脾入手, 肺脾同治, 从而起 到培土生金的作用。正如 《石室秘录》 曰 :“治肺之法, 正治甚难, 当转治以脾。 ” 因此 “培土生金” 法虽然起源 于五行相生学说, 但肺脾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诠释了 “培土生金” 治法的内涵。
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毛峪泉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