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中医内科疾病的外治法

中医内科疾病的外治法由来已久,本方法具有药少效捷、法简价廉、易于推广等特点,是别具匠心的治疗方法之一,今人应努力继承发掘,使之更加完备并发扬光大。
 
外治法的形成与发展
 
外治法始于《内经》,在《内经》中有用桂心渍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的记载。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论述外治法颇多,如“火熏令其汗”,“赤豆纳鼻”、猪胆汁蜜导法、猪膏发煎润导大便、小儿积疳点药烙之、苦参汤洗法、雄黄熏法等,其治法已比较完备,可视为形成期。在其后的漫长历史中,外治法得到了发展与普及,西晋的《崔氏方》,宋·《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明·《外科证宗》《本草纲目》,以及清·《医宗金鉴》均有膏药的记载,在此基础上,吴师机集前人外治法之大成,扩大了外治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内科疾病,研制了数十种膏药方剂,创立了数十种外治方法,对外治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理瀹骈文》是内科疾病外治法之大成
 
《理瀹骈文》原名《外治医说》,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专著。其刊方137首,其中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有94方,占69%,治疗病种达33种之多,其证候多达85种,其范围之广,种类之多,为其它医着所不能比拟的。
 
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对外治法论述了如下观点:病机不同,用不同膏药,注重外治法中的辨证施治。根据异病同治的理论,提出膏药可统治百病的观点。吴氏还指出:“膏中用药味,必须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虽苍术,半夏之燥,入油则润;甘遂、牵牛、巴豆、草乌、南星、木鳖之毒,入油则化,并无碍。”认为精选溶剂在群药中有重要意义,即便是死毒剧药,若与溶剂相应,亦可发挥其治疗作用而无毒害。吴氏提出,用膏药时,“若脏腑病,则视病所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兼贴心俞与心口对,命门与脐限对,是心与丹田应”,若能选穴精当,则可既收药效,又收穴效之益。
 
继承发扬外治法是当务之急
 
内科疾病外治法,应大力继承,推广普及。在这方面,临床报道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科疾病外治法适应证多达30余种,其有效膏药达122种之多。论其功效,则有祛邪扶正、协调阴阳、枢转升降等,论其法,则有汗、清、下、消、补、温、和等,例如用脐压散治疗高血压、用哮喘膏治疗哮喘、用白川草糊剂治疗痹证、用附马散治疗面神经麻痹、用敷脐疗法治疗黄疸等。我们用吴茱萸、牛膝、菊花、肉桂、茵陈、茺蔚子、桑叶、茯苓,水煎洗脚治疗高血压病多40例,全部有效,用头痛外敷方治疗头痛,止痛率达100%,用肠痈敷剂治疗肠痈,疗效相当可观。总之,内科疾病的外治法,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应当努力继承挖掘,使之在医疗保健事业中重放异彩。

上一篇:诊脉断病 名医有案例

下一篇:中医基础科学体系的正本清源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