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强调,自己是站在外行的角度来看中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感受普通百姓对中医的看法,并以此提出中医发展的建议,以资院长们借鉴。
我认为,中医的疗效取决于大夫个人的修为,个人的修为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数字化和互联网结合,在实践上可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但是,患者信息管理方面其实大有可为。广东、北京做得非常好,通过APP做出了尝试。中医药的发展,除了中医药业界自己的努力之外,同时也应该跳出中医看中医,要跨界整合更多的资源,尤其要“互联网+”。这样中医药的发展就事半功倍,对于这种中医药与“互联网+”的整合,本身可能在实践中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但这个想法是值得鼓励的,中医药和业外的整合缺一不可。在7月22号,中国中医药网全面上线,这个网站的确是非常权威,是我国中医中药的风范。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提出,中医药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发展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中医药和互联网并不是矛盾的,相反,中医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天然地形成了互联网大数据的生存基因,只不过那时候条件不成熟,现在条件足够了,我们可以努力实现中医药的伟大复兴。
四川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处人民南路,与华西医院相去不远。在“老虎”附近求食,他们是怎么做的?
要在新常态下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短平快中拓展来求发展,求效益。我分别就新形势、新常态、新定位、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等六新做了阐释。目前新形势,就是慢病发生率呈井喷状态,医疗费用不堪重负,医患矛盾全球性医疗危机;目前中医药的新常态,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观点、李克强对于中医药的态度。
对于新定位,首先是行业定位,以专业属性分析,有中医院、西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现在把民族医院放在中医院的。行业定位了才知道你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第二需求定位,通过患者就医的感受度,经历市场演变而逐渐形成的惯性形象定位。华西医院就是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是放心医院,省人民医院我们定位是分流医院,华西太挤了,病人也可以到省医院去。军区总医院是部队医院,军人要在这些地方看病。省中医是中医大附属医院,大家都知道看中医到中医医院去……
医院定位,要找利用其他强势医院蕴含的弱点,如果不找弱点,定位就不准确。华西也不是包医百病,华西旁边医院能够生存,都是医华西医不到的病,因此要在强势当中找弱点。
而对于我们这样中西医结合医院要在弱市中发挥中医优势,“怎么做?行业定位上,西医有华西、中医生有中医医院,我们兼具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定差异化战略、品牌机遇、区域机遇,我们就不在城南了,我们走了,我们北上,这就是我们的拓展机遇。”
作为中医医院的管理者,要做好医院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就必须认真分析医院所面临的形势,找准中医院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制定医院的发展战略才能有的放矢、切合实际。
结合我所管理医院的具体做法,谈谈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人才梯队搭建合理。医院班子是医院事业发展的航标灯塔,中层干部是医院经营发展的中流砥柱,科主任护士长是医院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老专家老教授是医院事业发展的标杆和榜样,全院职工是医院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基层团队积极打造。我们医院引进了大量人员,特别是年轻专业人员。2008年,医院职工平均年龄为38岁,目前全院职工平均年龄为30岁。创新性地启动了院内师承教育工作。目前,医院有国家级师承导师10人,省级8人。
中层团队大力培养。中层团队是连接医院班子(高层管理层)与全院职工(一线员工)的枢纽。怎么建设医院中层团队?首先要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层综合素质,加大中层干部的培养力度,展示中层执行力,体现中层能力价值,对中层实施绩效考核。
专家团队精心打造。人才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机制激励人,以文化塑造人,以感情温暖人,以事业凝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