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作为生态医学、整体医学、平衡医学、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医学,是具有原创思维、原创发明的智慧医学。科学与医学思维模式不断演变,科学越朝前走,人类越朝前走,就越发现中医学的普世价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希望我们中医人、中国人,一切有志于中医药的志士同仁,要高瞻远瞩,不懈努力,让世人感受她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医以济世,术贵于精”,中医药学术的贡献度、公信度取决于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殷切希望我的学生和年青一代中医由“为医”而“明医”,由“明医”而“名医”,薪火相传,泽被苍生。
王琦,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人,中共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61年从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2013年获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北京市政府首都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在5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先后出版《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等医学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学术经验继承人共112名。
●他创建了中医体质学。通过体质辨识,可早期发现相关疾病的“高危体质”人群,对“高危体质”人群进行调体干预,使人轻发病、少发病或不发病。
●他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制了我国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国家新药,获得两项发明专利。他创立了“阳痿从肝论治”等理论,带来了男科疾病诊治的重大变革。
走进王琦的办公室,呈现在我面前的一个个荣誉是他走向国医大师之路的标志印迹:1996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97年以来连续3次被遴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0年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2012年被评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个学科”“三个体系”的构建历程,是“三辨思想”“主病主方论”的凝练历程,是“三大特点”“四大成果”的传承历程,是“一个标准”“六种技术”的研用历程。
“一个学科”“三个体系” 促进中医理论深化
对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具备了中医体质学科形成的8个条件;为中医藏象、中医男科、中医原论思维的完整化、系统化做了深入研究
创立中医体质学科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现象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我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以来,就重视研究人的体质现象,但两千多年来,体质学一直未能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王琦自1977年起从事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具备了中医体质学科形成的8个条件。
一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代表性著作。首先对个体差异现象进行了定义性的表述、提出若干概念,继而总结出“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禀赋遗传论”4个基本原理,提炼出“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3个科学问题,形成了完整的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1982~2012年先后出版《中医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等代表性著作;2008版《中医体质学》获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二是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取得成果。1989~2014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1项,其中国家“973计划”2项(担任首席1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6项。
三是进入高等教育体系。2005年由王琦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体质学》在全国39所高校应用,目前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系列课程体系。
四是形成研究范式。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发现了中国人九种体质类型、九种体质的生物学基础、体质与疾病相关性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2003年起将体质研究列为课题招标研究方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从2012年起将“中医体质辨识与相关疾病防治”列为课题招标研究方向。
五是建立“2+2+2+2”学术共同体。目前已形成两个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医体质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两个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识重点研究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琦传承工作室)、两个站(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工作平台。
六是形成人才梯队。培养博士后、博硕士、学术继承人112名及临床研修人才数百名。
七是形成学术流派。“王琦名老中医体质学术流派研究”获批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流派研究课题组将“中医体质学派”列入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王琦是中医体质学派代表人。
八是批准设立学科。2012年被批准为中医学二级学科,同年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
可以说,体质学从学说到学派再到学科,饱含了王琦近40年的心血与汗水。
系统研究中医男科学、中医藏象学学术思想体系
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学科,其学科领域还存有许多空白,中医男科学便是其一。古代医籍中虽有一些对男科病的记载,但两千多年来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临床上也没有形成独立的专科。面对无数男子的痛苦与不幸,王琦油然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建立中医自己的男科学。
1985年,王琦在中医研究院首次开设男科专家门诊。为形成科学的、完备的与现代男性疾患相适应的中医男科学,他先后阅读了《马王堆汉墓医书全集》《抱朴子内篇》等90余种涉及男科和性学方面的著作,广泛收集与男性疾患有关的男科信息,1988年11月22日,第一部《中医男科学》终于出版了。书中系统阐述了中医男科发展源流,男性的生理特点,男性病的病因、病理特点和辨证论治方法,体现了中医男科的学术思想体系。之后,他又相继主编出版了《中华中医男科学丛书》《王琦男科学》等多部专著,在男科理论、方药、基础实验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涵,也是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王琦从1976年起就致力于藏象研究,做了大量原创性工作,1980年出版了《藏象概说》。他所主编的《中医藏象学》现已是第三版,并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奖一等奖。董建华、余瀛鳌等专家评价此书“是迄今有关藏象研究最全面,因而也是最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对中医学术发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源于经典构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
王琦常说,中医人的“魂”是什么呢?中医的魂是理论思维,是主体意识,没有中医的理论思维,就没有中医的魂。作为国家“973”项目“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首席科学家,王琦总结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试图通过对思维模式的提炼找到中医之魂。国医大师邓铁涛评价该研究“回应思想界、科学史界、哲学界、文化界一系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难题”,推动了中医学思维发展史的研究。
王琦对中医理论的创新,无一不是源于经典。如,他从事的中医体质学研究,源自《黄帝内经》中《灵枢·通天》《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两篇中的内容。然而,其中对于有些体质的描述过于抽象,不易为现代人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当中,于是就激发了他对中医体质研究的兴趣及建立系统、可应用的中医体质学的想法。他所主编的《中医藏象学》也源于《黄帝内经》藏象部分的内容,以及历代医家对于藏象理论的发展,并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思维架构方法。
王琦说:“理论研究有多深,中医学发展就有多远。我们这个世界已经呈现出大学科、广兼容的趋势,中医人如果跟不上时代步伐就会被淘汰。只有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有所发展与创新。”
“三辨思想”“主病主方论” 拓展中医临床思维
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和“主病主方”思想
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王琦不断研究、提炼、升华,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辨体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体”主要阐述某个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以及具有相同体质类型的人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的共同特点;而“证”主要阐述某一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方面的机体反应状态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点;“病”则注重从贯穿疾病始终的根本矛盾上认识病情。王琦强调要“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他所编著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创建与应用》大大丰富了中医多元化的临床思维。
做临床要解决疑难病。王琦将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思想和“主病主方”思想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男科等疾病。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一般方法是切断过敏原,但王琦认为万千世界难断其流,提出“不治过敏原而治过敏体”,以纠正调节过敏体质为主方,对过敏疾病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治疗男科疾病,王琦提出的“阳痿从肝论治”与“宗筋论”突破了从补肾壮阳论治的传统思维,使几千年来隐含不明的思想得以昌明,丰富拓展了中医论治阳痿的内容和思路。王琦提出的“精室论”和“肾虚夹湿热瘀毒虫说”,打破了单纯补肾种子治疗男性不育的传统观念。
做临床要重视疗效评价。王琦提出评价临床疗效的“三要”“两相信”,即要有数据,要有证据,要有客观评价;让中医相信,西医也相信。他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变应性鼻炎、肥胖、失眠、勃起功能障碍、男性不育、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进行疗效评价,如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观察疏肝益阳胶囊治疗500例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和锁阳补肾组。
做临床要秉持高尚的医德医风。王琦说:“但有仁术能济世,不是声名亦声名。”在诊病的过程中,对于经过三诊而没有明显效果的病人,王琦门诊结束后将病历带回去,翻阅大量的书籍,深思熟虑后再处方。为感谢王琦药到病除的高超医术,总会有一些病人在痊愈之后送他礼物或红包,王琦都会婉言谢绝。对贫困的病人,王琦还经常免费诊病。曾有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妇女带着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来京求治,王琦看到她家境贫寒,便免费给她的儿子诊治了大半年;有一位来自山东的19岁肾病综合征患者,没钱配一味比较贵重的药材,王琦自己出钱为他解了困。
“三大特点”“四大成果” 彰显学术传承成效
在学术传承方面,具有凝练教育思想、形成传承谱系和体质学派“三大特点”,建有传承工作室站、培养人才112名、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被授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贡献奖”“四大成果”
“学无师无以得高明,术无承无以得传薪”。王琦无私传授学术思想和技术经验,积极培养传承人,在学术传承方面,具有凝练教育思想、形成传承谱系和体质学派“三大特点”。
王琦认为,中医教育要师承与学校规模教育并存,二者并行不悖,互有补充。对于研究生教育,他提出“一个主体,两个能力,三个面向”的教育目标:从学习中医经典原著入手,把握中医学术主体,打下扎实的功底;加强中医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中医高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从“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对于师承教育,他认为“广博的中医理论基础,丰厚的临床经验,精湛的临床技能”是新一代名中医的标准;“熟谙经典为其本,旁及各家为其川,学以致用为其充,精勤不倦为其博,勤于实践为其恒,精于临证为其巧,融会古今为其变,自成机杼谓之家”是中医成才的八大要素。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琦先后培养博士后7名、博士41名,硕士34名。自1997年3月以来,王琦3次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培养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学术继承人7人,各省拜师研修23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为传承王琦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分别建立王琦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站)。2007年王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9年11月10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全国首届先进名医工作室(站)”。2011年7月8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授予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贡献奖”。
“一个标准”“六种技术” 进入国家公卫服务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确立,成为“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开发应用中医体质量表测评等6种测评技术,综合考量人体健康状态,是目前国内研究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
目前,世界上对人类生命状态与健康状态个体差异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种族间差异进行的,还缺少对同一种族不同人群的差异现象进行研究。王琦带领团队通过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及21948例大样本调查,并从生物差异、遗传差异、心理差异、自然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异四个维度进行体质分类,发现中国人群中存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类型。
体质分类要具体应用,需要解决评测工具和辨识标准。王琦等2005年开发了《中医体质量表》,为评价中医体质类型提供了标准化测量工具。2006年《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确立,成为“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获得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对人类健康状态的研究一直是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找到评价健康状态的方法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琦从体质角度对健康状态进行了分类,并开发应用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心理特征测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测评、健康状态量表测评、宏观特征测评、睡眠生理测评6种测评技术,综合考量人体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状况,对健康状态进行评价,是目前国内研究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为健康医学提供了测量评估的抓手。
王琦创立的中医体质辨识法被纳入卫生部2009年10月10日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成为唯一一项中医体检内容,实现了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74个区、县应用体质辨识技术开展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试点。仅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为40万社区居民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提供个体化的健康调养方案,使门诊均次费从114元下降到106.80元。“中医特色体检中体质辨识服务于公共卫生的应用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仗剑征途任纵横,万里关山越从容,自信人生三百年,一路高吟唱大风”,王琦写的这首诗既是他50年来国医大师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