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上善(约575~670 年),隋唐时代医学家,在隋大业年间(605~616年)任太医侍御,精于医术,诊疗出奇,能起沉疴。对《黄帝内经》有着较深研究,曾奉敕注《内经》,取《素问》及《灵抠》之内容,重新编次,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为分类研究《内经》的第一家。另外,尚著有《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在对《内经》分类研究的同时,保存了《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面貌,而且存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书佚文方面,均有其学术价值。
科学分类。开类注《内经》之先河。历代医家研究《内经》方式不一,有校订疏证者,有专题发挥者;而杨上善首创分类研究《内经》,是类注《内经》第一家。他对《内经》进行了较科学的分类,将《素问》、《灵枢》原文全部拆散,按其不同性质分作19大类,每一类之下,又分作若干小类,有纲有目,使《内经》理论体系更加清晰,更加系统。
杨氏分类较系统地反映了《内经》学术思想和医学成就。如《太素·输穴》个而收载了《内经》输穴学理论,集中体出了古代输穴学的成就。但在《内经》原书却分散于近 10篇原文之中,零散琐碎,反映不出古代输穴理论的全貌。杨上善不仅对人纲的分类较为合理,对于目的分类更是井然有序。这种由纲到目,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式使人一目了然。杨上善对《内经》的分类研究,使中医理论体系出现了一个纲目清晰的雏形,这在中医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可低估的贡献。
校讹勘误。保存《内经》原貌。杨上善校勘了许多《内经》讹误脱衍之文,为后人通读《内经》、正确理解《内经》的医学理论提供了帮助。他从不轻易改动原文,即使经义有误,也仪在注文中说明,以求保留《内经》原貌,为后人校勘整理《内经》提供r可靠的旁证。由此可见,杨上善搜集古今诸本,对《内经》进行仔细校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不但对后世诸家有较大影响,而且对当前研究整理《内经》仍有重大意义。
阐义释音,揭示《内经》义理。杨上善精娴训诂,《太素》注文上极天文,下穷地理,中通人事,旁及儒、道、佛各家,其注音缜密,释义贴切,持之有据。他以门之关、阖、枢阐发经旨,形象地说明了三阴三阳各自功能和相互间的关系,确切地解释了阴阳离合之命题。因为人体是一个由三阴三阳经脉连结成的有机整体,每条经脉各有所主,然又密不可分,就如一扇门户,把门关牢,须关(门闩)、阖(门板) 和门枢三者配合才能达到目的。正确地表达了阴阳经脉脏腑间离合运动的关系。他对《内经》生僻之字,注音之缜密,其音义之确及数量之多,都对后世注家有所影响;对经文中个别疑难文字,释文采取怀疑的态度,亦反映了他治学之严谨。
杨上善作为杰出的医学家,通过整理《内经》,注释经文,系统地阐发了《内经》文理、医理,发展了《内经》的学术理论。同时,他作为通晓道、儒、佛三教的哲学家,尤精于老、庄之学,并将这些引入《内经》的注释之中,用以阐述医学道理,提出了“一分为二”等重要的哲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