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上医之道:顺自愈之理而治

  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云: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內伤,不现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大意为:治疗不很恰当的话,用热来治疗热证,用寒治疗寒证,很多时候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不好的,但是患者的精气却会暗暗受伤,这种失误是需要特别指出来让大家引起注意的。所以有谚语说:有病不去治疗,就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在给你治了;或者说患者的自愈能力,就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

  笔者近日治一银屑病验案如下:杨某某,女,24岁。婴儿时喂食水果糊过量,肠胃一直不适。6岁时因肠胃炎,服用北医三院所开半片止吐药后,胳膊上出现小红点,确诊为银屑病,求治于朱仁康教授,服药后很快皮损消失。8岁时,在春季以吃牛肉为诱因导致全身爆发,此后15年内不间断服用中药,皮损未全部消褪过。2011年3月电话问诊于笔者,因大学毕业在即,往来不便,介绍其至北京中医医院张广中处诊治,张广中详为诊察后,嘱停用所有口服药物,少量外涂北京中医医院自制外用药,如是3月,全身皮损均有自行消褪的迹象。2011年6月10初诊,左脉沉细弦弱,右脉滑而有力,舌尖红,舌下淡,苔根黄腻,皮损以毛发部及大腿外侧为多,黄汗明显,素有口渴,生气后瘙痒。辨证为少阳不舒,脾胃不利,湿郁化热,口服药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2克,黄芩6克,党参9克,半夏9克,炒甘草6克,防风6克,生姜三片,大枣2枚,水煎服,日1次;外洗以清热除湿为法,处方:苦参15克,黄柏9克,土茯苓30克。其后处方略事加减,精神状态不断变好,出汗逐步变匀,皮损迅速变薄变少,治愈当在一月之内。

  病例中患者连续服用中药15年,在张广中处诊治后停用所有内服药物3月,却出现远较服药为好的、全身皮损均有不同程度消褪的良效,此即“得中医”。

  “有病不治”的好处起码有三:一是不必花钱求医购药,没有经济压力;二是不必服药,没有思想压力;三是不存在服错药“精气內伤”的隐患。经过一定时间的“不治”,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回到排除“药邪”(语出张子和《儒门事亲》)干扰的本真状态,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基础。笔者在接诊新患者(急症除外)之初,都会安排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患者停用所有内服外用药物,然后再予以治疗。

  有病若治  贵在择医

  《景岳全书》卷三《传忠录下》有《病家两要说》一文云:“……病(家)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必有非常之医,而后可疗非常之病。第以医之高下,殊有相悬。譬之升高者,上一层有一层之见,而下一层者不得而知之;行远者,进一步有一步之闻,而近一步者不得而知之。”该文提出病家择医、任医的关键处:择医贵在择“真医”,因为“必有非常之人,而后可疗非常之病”;任医贵在专一,不然,“议多者无成,医多者必败”。择医和任医需要理性,需要以知医为前提,既要懂些医学,还要了解你的医生。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没有鉴别能力的患者是对于自己不负责任的、不合格的患者,在对待这些患者时,医者当留心。这些患者最容易犯朝秦暮楚、道听途说、三心二意、无法长期严格执行医嘱等错误,在他们还没有成为忠实的患者之前,医者应多与患者沟通,在面对银屑病之类顽固疾患时,尤当谨慎。

  上医之道即顺自愈之理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其理在于疾病从本质上是自愈、而非治愈的,治疗是为自愈扫清障碍和铺平道路的。而“上医之道”,笔者认为是顺应患者自愈的能力和节律,治人而非治病的。顺应自然之道,使患者机体恢复和保持正常的秩序,可以自行解决体内发生的诸多问题,而非由医者来包办代替。中医素有“候气来复”之说,恰合上医之道。即得病日久,对于虚人要以少量药物缓调为主;对于邪实者攻病要中病即止,两者都旨在给正气自我恢复留下足够的空间。

  上案笔者初诊时以其脉弦,生气后瘙痒,皮损以大腿外侧为多,辨证为少阳不舒;以其脉沉细弱,舌下淡及其年少自愈力强,辨证为脾胃不利;以其脉滑而有力,舌尖红,苔根黄腻,皮损以毛发部为多,黄汗明显,素有口渴,辨证为湿郁化热。治以小柴胡汤加减,接方以黄连温胆汤、枳术丸等,配合外洗清热除湿,精神、出汗、皮损均显著好转。理之所至,效之必至,治人为本,故疗效自可预见。

  曹东义《中医近现代史话》中记载一案:1956年春,章次公先生治河北省卫生厅段慧轩厅长慢性胃病。其自觉脘闷、噫气、纳呆、腹胀、左胸膺憋闷、气短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仅有小效。章老详为四诊,除上述症状外尚有便溏、溲清,舌胖质淡,苔薄白,水滑,脉来沉而小滑,面色虚浮,两目乏神。旋问进补,服药方法。告曰:“晨起先饮一茶碗参汤,半小时后早餐,膈一个半小时服汤药,间服西药。”章老笑曰:原诊断无误,立法、处方、遣药亦切中肯綮,其所以不奏大功者,实是进补剂型、服药方法欠当所致。试思厅长年高脏腑薄弱,胃之消化动力缺乏,而日进参汤,中西药物,一日三餐,胃中几无宁时,尽是液体停滞,阻塞气机,不符《内经》:“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脾喜燥恶湿”之生理特性,纵辨证准确,用药无误,岂奈脾、胃功能,纳、化失健何?为今之计,建议将参汤改为参粉,装于胶囊,每服3~4粒,以少量水送之;中药汤剂宜煎后浓缩再微温分服,则量少力专效宏;一日三餐宜食馒头、面包之类,不宜尽用流质食物,或少量多餐,以减轻胃之负担。若是则纳化健旺,其消化功能自能恢复。更宜节食肥甘厚味及饮料,合理服药,尊恙不药而愈矣。

  观章老之案改变服药方式,减药以减轻脾胃负担而愈;笔者所诉之案为停药减轻身体负担,服药顺应其自愈本能而将愈,其理一也。

上一篇:中药处方勿忘注明忌口

下一篇:何谓“头面风”?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