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中医临证时要重视“饮药”之法

  《良方·自序》云:“治病有五难,辨证、治疾、饮药、处方、别药。”然医者每于临证,又最宜忽视“饮药”之法,而致药之功效难收。

  饮药主要包括药物的煎煮和服用方法及煎药所用水质优劣等。疾病能否治愈,决定于医者和药物两个方面。辨证准确,处方用药合理,固然很重要,但这只是医者一方面,如果药物配合不上,该切的不切,该捣的不捣,该炒的不炒,该炙的不炙,该先煎后下的同煎,应热服的冷服,应冷服的热服,应食前服的食后服或食后服的食前服,均可影响疗效。故医家徐灵胎云:“服之不得其法,则非当无功而反有害”。

  纵观古人饮药,仲景著《伤寒论》立113方,其记载服药方法,即有15种之多,煎药、制药方法也有七八种。伤寒经方历两千多年而不衰,与其特殊的饮药方法很有关系。在临床上,许多老中医善用仲景方而获效,其诀窍也在于其能效仲景之饮药法。如今一些青年中医初入临床,也用经方,但多疗效难显,于是叹曰:以两千年之方,疗今日之疾,何能取效?余曰:非也,如辨证准确而效不佳者,多是“饮药”不得法也。

  因此,医者在临证时,一定要重视“饮药”之法,给病人交待清楚药物的煎服方法,这样才算尽到医者之责,否则难以取效。

上一篇:中医学八治法

下一篇:中医“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