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草药>中药材大全>H>正文

胡颓子

胡颓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胡颓子

图片胡颓子 胡颓子 胡颓子

拼音Hú Tuí Zǐ

别名牛奶子根、半春子、半含春、石滚子、四枣、柿模、羊奶奶、甜棒锤

来源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以根、叶果实入药。夏季采叶,四季采根,立夏果实成熟时采果。分别晒干。

性味根:苦、平。

叶:微苦,平。

果:甘、酸,平。

功能主治根:祛风利湿,行瘀止血。用于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风湿关节痛,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白带,跌打损伤。

叶: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哮喘

果:消食止痢。用于肠炎痢疾,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根1~2两,叶、果3~5钱。

备注(1)同属植物藤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功效类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胡颓子

拼音Hú Tuí Zǐ

别名卢都子(《中藏经》),雀儿酥(《雷公炮炙论》),王婆奶(《履巉岩本草》),蒲颓子、半含春(《纲目》),半春子、甜棒捶(《植物名实图考》),牛奶子、石滚子(《草木便方》),羊母奶子(亨利氏《中国植物名录》),糖罐头(迈尔氏《中国植物名录》),羊奶奶(《贵州民间方药集》),咸匏头(《福建民间草药》),柿蒲、灯蒲(《泉州本草》),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闽东本草》)。野荸荠、野枇杷、浆米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萹蓄、甜果儿、麦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鸡卵子、清明子(《江西草药》),斑楂、干茄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果实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达4米,通常具刺。枝开展,小枝褐色。叶厚革质,椭圆至长圆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边缘通常波状,上面初有鳞片,后即脱落。下面初具银白色鳞片,后渐变褐色鳞片;叶柄长6~12毫米,褐色。花1~3朵或4朵簇生,银白色,下垂,长约1厘米,有香气;花被筒圆筒形或漏斗形,筒部在子房上部突狭细,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上位,花柱无毛,柱头不裂。果实椭圆形,长约1.5厘米,被锈色鳞片,成熟时棕红色。花期10~11月。果熟期翌年5月。

生境分部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

性味酸湿,平。

①《中藏经》:"酸涩。"

②马碗《食经》:"味甘。"

③《纲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泻痢,消渴,喘咳。

①马琬《食经》:"补益五脏。"

②《草木便方》:"除烦热,消渴。"

③《现代实用中药》:"收敛,止泻,治痢疾。"

④《福建民间草药》:"止血,疗痢。"

⑤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收敛止泻,止咳平喘。治消化不良疝气,喘咳,血崩,骨髓炎,痔疮,腰部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胡颓子

拼音Hú Tuí Zǐ

英文名Fruit of Thorny Elaeagnus

别名卢都子、雀儿酥、王婆奶、蒲颓子、半含春、半春子、甜棒捶、牛奶子、羊奶奶、假灯笼、梅花泡、咸匏头、柿蒲、土萸肉、补阴丹、野枇杷、野水葡萄、甜果儿、麦榄、清明子、潘桑果、野枣子、羊头泡、白叶丹、半钱子、小青六、郎郎崽、斑楂、旗杞。

出处1.《中藏经》:胡颓子,其实酸涩,夏红可食,形如枣,核类山茱萸。拣叶背白者用。

2.《本草经集注》:胡颓子,凌冬不雕,子亦应益人。或云寒热病不可食。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pungens Thunb.

采收和储藏: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胡颓子 常绿直立灌木,高3-4m。具刺,刺长20-40mm,深褐色;小枝密被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后显黑色,具光泽。叶互生;叶柄长5-8mm;叶片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5-10cm,宽1.8-5cm,两端钝或基部圆形,边缘微反卷或微波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银白色,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侧脉7-9对,与中脉开展成50-60°角,网状脉在上面明显。花白色或银白色,下垂,被鳞片,1-3朵生于叶腋;花梗长3-5mm,花被筒圆形或漏斗形,长5-7mm,先端4裂,裂片内面被短柔毛;雄蕊4,花丝极短;子房上位,花柱直立,无毛。果实椭圆形,长12-14mm,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核内面具白色丝状棉毛。花期9-12月,果期翌年4-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向阳山坡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较强,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扦插繁殖。种子繁殖,于春季播种育苗,苗高30cm以上时移植。西南地区多用扦插繁殖,在苗床上每隔10-15cm插1条,成活后按株距2m定植。

田间管理 扦插后注意除草;天旱时浇水。第2年3-4月新芽萌发时,除浅耕除草1次外,还要追施清淡人畜粪水1次。以后在6、8、11月各中耕除草1次,11月中耕除草后追肥1次过冬。第3年管理与第2年相同。

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

性味酸;涩;平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泻;健脾消食;止咳平喘;止血。主泄泻痢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气喘;崩漏;痔疮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 马琬《食经》:补益五脏。

2.《草木便方》:除烦热,消渴。

3.《现代实用中药》:收敛,止泻,治痢疾

4.《福建民间草药》:止血,疗痢。

5.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收敛止泻,止咳平喘。治消化不良疝气,喘咳,血崩,骨髓炎,痔疮,腰部扭伤。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胡豆草

下一篇:胡颓子叶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