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草药>中药材大全>C>正文

蟾蜍胆

蟾蜍胆

《中药大辞典》:蟾蜍胆

拼音Chán Chú Dǎn

出处《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等的

化学成分蟾蜍的胆汁成分,可分为高级胆汁酸与胆汁醇两部分。高级胆汁酸部分中有:三羟基蟾蜍甾族胆烯酸、三羟基异甾族胆烯酸、Δ23-3α,7α,12α-三羟基粪甾烯酸、三羟基蟾蜍甾族胆烷酸;胆汁醇部分有:四羟基降蟾蜍烷、五羟基蟾蜍烷、四羟基胆烷及异三羟基胆烯。日本产蟾蜍胆汁中含蟾蜍胆酸I;此外还含蟾蜍二羟基胆烷酸。

功能主治《吉林中草药》:"治气管炎。"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3个。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蟾蜍胆

拼音Chán Chú Dǎn

英文名Toad gallbladder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胆囊。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2.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剖腹取胆,洗净,鲜用。

原形态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着;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2.黑眶蟾蜍,体长7-10cm,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大,无犁骨齿,上下颌均无齿,舌后端无缺刻。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骨质棱或黑色线。头顶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指、趾略扁,末端色黑;指长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外常突大,内侧者略小,均为棕色,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于胫;趾侧有缘膜,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不明显;内跖突略大于外跖突。皮肤极粗糙,除头顶部无疣外,其余布满大小不等之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为长圆形之耳腺;近脊中线由头后至臀部有2纵行排列较规则的大疣粒。体大的黑眶蟾蜍腹面满布小棘。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

2.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镇咳祛痰;解毒散结。主气管炎;小儿失音;早期淋巴结结核;鼻疔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冲服,3-6个。外用:适量,捣烂搽;或鲜取汁滴。

各家论述《吉林中草药》:治气管炎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蟾蜍肝

下一篇:蟾酥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