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心理 有益健康
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萨拉·康拉思博士研究发现,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可以增寿4年,由于给人无私的帮助可以激发体内“护理行为系统”,促进“亲密激素”等有益身体恢复的激素分泌。美国一组对照实验也发现,做义工10周后,身体的炎症症状,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都有所下降。这是得益于一个“奖励”过程,人做了善事一旦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等正面情绪,心里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有益的激素分泌。
二、保持适度的乐观
人都会追求积极.、正向和美好的目标,但生活无法十全十美,对待这些缺憾,关注“得”还是“失”就是乐观和悲观的区别了。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乐观豁达是利于长寿的好性格,把忧愁烦恼放一边,可以减少发病率。不过,这种心态假如太过了就会适得其反。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一项4万人参与的研究发现,太乐观的人更可能做一些高危行为,如吸烟,酗酒,飙车等。由于他们往往比较轻率,抱有过于美好的设想,以为身体强壮到“什么病都不会生”,不仅错误熟悉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做好预备和预防措施,而且一旦情况与预期的差距很大,就会产生情绪冲突。因此,太过乐观的人要明白身体不是铁打的,应多留意脆弱的地方。
三、乐于维护人际关系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无论内心是否感到孤独,没有社交都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相反,社交生活能增寿。由于人际交往一方面刺激了脑神经活动,另一方面激活了敏锐的情绪体验。可以说,“攒朋友就是攒健康”。孤僻性格易导致消极情绪,找不到同伴,没有人倾诉,缺少了支持,就会增加压力、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其实,对于社交的满足,几个稳定的伙伴关系比数不清的泛泛之交更有价值,尤其是老年人,已不再适合陌生的人际环境,有三五爱好相仿的老友足矣。
四、生活有追求。有目标
很多人以为,早退休早享福。但新研究发现,人退休后,假如无所事事,没有了生活目标,很快精神和身体状况都会快速下滑。相比之下,退休后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追求,有爱好的老人寿命更长。由于他们有事可忙,有寄托,也找到了工作的替换品。其实,有追求的意义就在于获得乐趣,因此只要真心喜欢,能带来快乐的事情都可以做,比如养养花草,做做饭,下棋,舞蹈等。但需要留意的是,定的这个目标要切实可行,不要挑战不易成功的,否则反而有副作用。
五、对自己态度认真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刘易斯· 特曼进行了一项长寿研究。结果发现,认真是长寿的一大标志,尤其是对自己认真,对健康认真。这类人通常会有公道的生活规划,并且能够付诸实施,而且认真的人更注重细节。这两个特征都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生活模式,比如活得更规律,会约束自己,生活有节制,更符合医学上的健康标准,持续进行锻炼,均衡饮食等保健行为等。但需要留意的是,认真可贵,却千万不能较真,把规则、例律神化,一旦打破一次,就可能心烦意乱。要告诉自己,生活本身就有很多不可预期的因素。
六、节哀制怒,不生气
人活于世,各种坎坷、挫折都可能碰到,让人生气不平。然而,这种突发性的情绪对身体伤害很大。有心理学家通过病例分析发现,生气l小时造成的体力与精神消耗,相当于加班6小时。人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开释,会导致血压升高,胃肠紊乱,免疫力下降等。此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不沉溺在愤怒的情绪中,保证怒气不过夜。而且,意识到不良情绪后要提醒自己尽快排解,可以找人倾诉,参加聚会,运动,唱歌等。减轻了情绪上的冲击,自然也就减轻对心脑血管的冲击。懂得节哀制怒的人,身心状态往往更好,更利于长寿。但这不是建议人人都心静如水,由于凡人都免不了情感波动,小悲小喜别在意,大悲大喜要避免。 陈大金
积极快乐迎“第二春”
老年人能够在其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地活过来,茂盛期、成熟期、大步跨进老年期,实在应该感到高兴!为此,如何让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流程充满生气,焕发第二春的光彩,的确成了我们老人的一大课题。
有朋友说,要“忘记年龄,勿扼杀自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以充实自己”;要“掌握健康,勿糟踏自己”;要“视自己身体条件,主动找事做,勿老化自己,'。不错,老年人的确应以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第二春充满生气!
前段时问我到美国探亲,看到那里的年长者对自己的仪表仪容比较重视,表现在刮胡子、修指甲、恤发、理发、化妆、衣裳等方面。不少老人都穿着颜色鲜艳的服饰,还讲究搭配。衣着打扮随人好,人人都在凭自己的本事劳动、生活。既无人管你,也不去理会别人是否喜欢,只要自己觉得喜爱,舒服就行了。他们认为,正因为年老,才更要打扮。当然,仪表装扮仅仅是外在的东西,但是由此我却感受到,“老外”们对晚年生活有着积极的理解。
我们中国人,由于几千年来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年到花甲,就喜欢做寿,喜欢摆老者架子,其实,这是一条无形的绳索在捆缚我们的意识。越摆“老”,便越讲究“深沉”与“事事正确”,结果就将我们晚年的生命活力扼杀净尽了。 张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