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食疗药膳>药膳理论>正文

古代对性味与五脏的认识

药膳所用的药物与食物,各有气和味的偏性,气味不同,作用也不同, 《素问·宜明五气篇》说: “五味所入,酸人肝,辛入肺,苦人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五脏起着特殊的作用。由于药膳的性味不同,以及五脏的喜好有别,因而被脏器吸收的先后也不同。正如《素问·至直要大论》所言: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人肺,咸先人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灵枢·五味》说: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人于胃,五藏六腑皆禀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后世的归经学说,就是在这一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

唐代孙思邈著《千金方》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说: “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从上论述看出,不同季节所食用的食物对五脏所起的不问作用,团此,气与五脏也有密切关系。

五味与五脏除“各走其喜”以外,还有生、克、制、化的关系。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不同药膳的性味,对于五脏不同的特性,选择具有缓和作用的甘味,收敛作用的酸味、燥湿,通泄作用的苦味,以及润而祛燥之辛味,治疗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病。《素问·藏气法时论》说: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泄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泄之:”在运用药膳时,必须根据药膳的性味功效食之,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到了宋金元时期,又有了新的认识。例如,宋代医学家成无己注《伤寒》说: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金元时代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对五味和五脏的研究,提出了“脏腑虚实用药式”,给临床提供了实用的理论,同时把药理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在他们的倡导下,后来又提出了药物的升、降、浮、沉说,以及“引径极伎”说等理论,为中医药理论系统化,为药膳对五脏的应用有着重要的贡献。

此外,张元素还根据五脏的喜恶,对每一味药物作子具体分析,指出川芎散肝,细辛补肝,白芍泻肝,黄芩泄肺,知母、黄柏润肾等。他还明确说明同一味药物,由于五脏病变的不同,其作用也可大异。例如芍药,既能敛肺,又能泻肝。这些药学理论,至今在运用药腊治疗五脏时,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张元素对药物气味的厚薄.阴阳和升降浮沉的作用,无论是具体运用,还是从理论上说,者贿很大的发展。例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张元素对这些理论加以发挥,他说: “茯苓淡,为天之阳,阳也。刚当上升,何谓利水而泻下?经云: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人乎太阳也;麻黄苦,为地之阴,阴也。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所以麻黄发汗而升上,亦不离乎阴之体,故人于太阴也。”从而使这一理论在药膳对五脏应用上更为灵活了。

张氏倡导的药物“归经”,对药膳治疗五脏有重要的意义。《珍珠囊》一书中,对同一泻火药,其所归五脏有异。例如,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芍药泻肝火,知母泻肾火等。张氏对五脏六腑的虚实寒热,及药物五气六味,归经补泻的性能,编著了《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一书:他把每一脏腑没用什么药,都作了明确规定。如肺脏,实证时,选用泽泻、葶苈等;除湿则用半夏、橘皮等;泻火用石膏、知母等;通泄用枳壳、杏仁等。虚证时,补母用人参、升麻等;润燥用麦门冬、贝母等;敛肺用乌梅、栗壳等。热证时,清束热用黄芩、知母等。寒证时,温本寒用丁香、款冬花等;散标寒用麻黄、紫苏等。张氏的这一理论,对于辨证使用药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学说,对指导药膳的配方、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所谓五味人口,各有所归。”因此,我们在食用药膳时,一定要做到辨证施膳。必须根据不同人员情况、天气季节、工作环境、患病情况、身体素质等因素,做到有的放矢地使用药膳。

上一篇:食物的性味

下一篇:五宜五补与四季五补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