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呼吸内科>咳嗽>咳嗽偏方>正文

中医辨证咳嗽典型案例 综观脉证判断

中医辨证咳嗽是指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症候。
 
咳嗽多由感受外邪引发,亦可由内伤旧疾因新感而作者。故此《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咳嗽之证,相当复杂。俗语云:入门听咳嗽,医生眉头皱。一般而言,外感咳嗽对症下药转归易,而内伤旧疾因新感而发者,治之不得法,则久久难愈。故《医学真传》有“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之古训。咳嗽常分以下7类治疗:
 
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 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
 
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
 
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
 
痰湿蕴肺: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黏稠,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犯肺: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辨证咳嗽典型案例 综观脉证判断
 
典型案例
 
陈某,男,62岁,2016年12月15日诊。自述因感受风邪引发咳嗽己一年余,常咽痒咳稀白痰,遇寒加重,发作时用西药或自行服止咳药可见缓解。近一月来见腰疼酸楚,腰以下沉重,畏寒肢凉,面色浮白淡暗,梦多,晨起则见口苦、口干、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溺多清长,双下肢有浮肿。诊见:形体肥胖,易汗出,少气懒言,多讲或咳喘时气短,平卧不舒,肢凉背冷,四肢畏寒,纳食差,舌淡暗苔薄水滑,舌根苔腐腻,脉沉虚滑。观前医用止嗽散,杏苏散,自拟药汤等加减应用,偶有症缓,而不缓者常有。
 
综观脉证判断:此乃阳虚水泛之咳喘症。治宜温阳利水,健脾益气,温肾止咳平喘。选用:真武汤《伤寒论》,三拗汤、陈夏六君《和剂局方》加减。药物有黑附片12g,白术(炒)20g,白芍(炒)20g,茯苓30g,党参30g,法半夏15g,陈皮10g,炙麻黄10g,杏仁10g,黄芪30g,丹参10g,炙甘草10g,生姜5片。3剂,每天1剂,以清水1500ml浸泡药物1小时,中火煲至500ml,早、中、晚各温服160ml。另嘱用当天药渣加1500ml清水复煲20分钟,晚上睡觉前温烫双肺愈穴、背脊以及双下肢20分钟,以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
 
12月19日二诊:自述首剂药服后,当晚咯痰顺,觉周身暖和,因而和衣而寝安睡至天明,晨起知饥索食。随着3服药尽,纳食香有味,偶然咳但易咯出痰,大便第二三天排出较多黏腻物,小便转正常,浮虚之体比前轻松。舌淡苔薄白舌根滑腻,脉沉滑。效不更方,守方增损药物并加入山萸肉20g,五指毛桃50g,菟丝子(炒)20g。继续服药月余,药后,体能改善,随访一年,症偶发但很轻可控。
 
按:名医张氏景岳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患者素来阳虚,体胖、多痰、多湿、夹寒之体,一遇外邪侵袭,则诸症蜂起。中医治病讲究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所以分析此案时认为:本例患者因感风邪伤于肺卫,本应选用祛邪散寒止咳之方药,但因使用苦寒之西药及市售寒凉止咳成药,使风寒之邪滞留机体;再者一直消炎、抗过敏、止咳、平喘,可谓是关门留寇,形成难治之症。本患者素来正气不足,肺、脾、肾三脏具虚,所以要标本兼顾,今选用真武汤旨在温阳利水(祛痰)是治病之本;三拗汤解表宣肺,止咳平喘;再合陈夏六君健脾化痰。重用参、芪,加入丹参,意在气行则血行,使该配伍加强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剂。首剂药后症状缓解,尔后再加上复用药渣煲水温烫双肺愈穴、背脊及双下肢,此乃遵医圣张仲景之:“少阴病……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药后临床得愈。(朱伟杰 曾育林)

上一篇:糖尿病咳嗽治疗思路 中医分型论治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