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包括了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一大类疾 病, 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 甲状腺 功能减退症( 简称甲减) 、 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和甲 状腺癌等, 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由于遗传、 感染和 免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现今疾病谱已经发生了突出 变化, 甲状腺类疾病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显得尤 为突出和重要。然而, 因为甲状腺疾病涉及的临床范 围非常广泛, 所引起的临床问题又极其复杂多样, 虽然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多样, 但中医药在甲状腺疾病的治 疗中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尤以补气升阳的经 典名方补中益气汤被广泛用于多种甲状腺疾病的治疗 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梳理其在该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及现代研究, 以方测证, 为进一步探究中医对甲状腺疾 病的认知规律, 规范辨证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中医学之脾与甲状腺疾病
1. 1 甲状腺疾病的中医归类辨析 中医古代文献中 并无甲状腺病名的收录, 后世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瘿 病” 范畴。我国自古就有对“瘿病” 的认识 , 《说文解 字》 注曰 : “瘿, 颈瘤也。瘤, 肿物也。 ” 意为“颈前肿 物” 。早在 《山海经》 已记载的 38 种疾病中就有“瘿” 之病名。但并非所有的甲状腺类疾病都可归属于“瘿 病” 。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 癌等, 属“瘿瘤” 范畴; 某些地方性甲状腺肿, 归属于 “瘿囊” ; 有些甲减病人, 临床症见乏力、 浮肿、 畏寒、 肢 冷等, 若不伴有甲状腺肿大, 则应归属于“虚劳” “水 肿” 等病范畴; 此外, 有些甲亢患者未见甲状腺肿大, 仅以易饥、 多食、 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则应归属于 中医学 “消渴” 之亚类 “中消” 范畴; 有些甲亢病人以心 慌为主症而不伴甲状腺肿大, 应归属于中医学的“心 悸” 病范畴; 甲亢的某些合并症如周期性麻痹, 多以双 下肢乏力、 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 应归属于中医学的 “痹证” 范畴 [1 ] ; 突眼则归属于中医学的“目珠突出” 等 病证; 甲状腺炎者依临床症状辨证分类, 其中有甲状腺 肿者, 按 “瘿病” 论治, 有黏液性水肿、 浮肿者, 按“痰 饮 ” “水肿” 论治, 有甲亢、 甲减者, 分别按 “虚劳” 论治; 有突眼, 按 “鹘眼凝睛” 论治; 地方性克汀病, 则类属于 中医 “五缓 ” “五迟” 范畴。总之, 古代医学对甲状腺疾 病及其兼证虽未有完整表述, 但纵观古文献, 其临床治 疗均有相应记载。
1. 2 内伤脾胃 , “瘿病” 由生 中医学关于“瘿病” 的 发病, 认为主要由饮食失调, 水土失宜, 情志内伤所引 起, 并与先天禀赋、 后天体质关系密切, 其病因病机较 为复杂。致病因素虽然不同, 但皆可影响脾胃功能, 脾 气不足, 脾失健运, 气血乏源, 水液代谢失常, 导致水谷 精微不化, 津血不归正化, 凝聚为痰, 痰阻脉道, 则血行 不畅, 瘀血内滞, 最终气、 痰、 瘀相互搏结于颈前而成 “瘿病” 。因此, 脾气亏虚是本病发病的基础和前提, 痰瘀之成皆因脾虚所致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 曰: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 张介 宾曰 : “夫人之多痰, 皆由中虚使然” 。反之, 痰瘀之邪 作为病理产物, 又阻滞气机, 影响气机的升降, 日久必 定损伤正气。而正气亏虚, 无力驱邪, 可导致恶性循 环, 使病势缠绵, 病程较长。综上, 甲状腺类疾病病机 特点是以脾气亏虚为本, 甲状腺局部痰瘀互结为标, 是 为本虚标实之证, 脾气亏虚是“因虚生瘿” 的重要病 机。
1. 3 临床诸症皆缘于脾 中医学认为脾胃位居中焦, 为后天之本, 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 乃气血生化之 源。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的升清和脾阳的温 煦 , 《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 云 : “脾宜升则健 ” , 《四 圣心源》 曰 : “脾升而善磨” , 水谷入胃, 全赖脾阳为之 温化, 故有 “脾有一分之阳, 能消一分之水谷; 脾有十 分之阳, 能消十分之水谷” 之说( 《医原》 ) 。脾的运化 功能, 总而论之曰运化水谷, 分而言之, 则包括运化水 谷、 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而脾气健运, 精微化源充足, 故气血旺盛, 血液充足; 水液代谢正常, 故无痰饮水湿 内停之患。脾的升清功能正常, 水谷精微等物质得以 正常输布, 机体气血充盛, 强健盎然。
《脾胃论》 曰 : “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 甲亢患者常见的心悸、 失眠、 多 汗、 消瘦、 神疲乏力、 泄泻、 头晕、 月经不调等皆由脾气 虚所致。脾胃虚弱, 气血生化不足, 故心悸怔忡、 汗出 短气、 神疲乏力、 嗜睡、 面色萎白; 脾气虚, 经久不愈, 气 不生血, 营血亦亏虚, 而成气血两虚之证, 则形体逐渐 消瘦, 面色萎黄; 脾不升清, 胃不降浊, 可腹胀脘闷, 大 便稀溏不化或头晕耳鸣; 气虚统血无权, 致月经过多; 日久气虚血少, 血海空虚, 冲任失养而经闭不行。甲减 患者常见的眼睑浮肿、 便秘、 乏力、 畏寒、 健忘、 反应迟 钝、 脉迟缓、 血脂升高, 神经肌肉异常或神经精神障碍 等, 亦皆与脾虚有关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 : “诸湿 肿满, 皆属于脾” , 中医认为睑胞归属于脾, 脾虚不能 运化水液, 水湿妄行而外泛眼睑, 故可见眼脸不同程度 浮肿 ; 《灵枢·口问篇》 云 : “中气不足, 溲便为之变。 ” 柯琴 《伤寒附翼》 言 : “太阴主出, 太阴病则秽腐之出不利……” 中气者, 中焦脾胃之气也, 太阴者, 脾也。脾 胃乃气机升降的枢纽, 二便的正常排泄与否, 有赖于脾 气为之转输, 脾气虚则推动乏力, 或胃失通降, 清气不 升浊阴不降, 大肠传导失司则见便秘; 脾虚日久伤及阳 气, 致阳虚无以温煦, 所以畏寒而四肢不温、 皮肤干燥 发凉、 毛发稀疏; 水湿不化流于肠中, 故见粪质溏薄清 稀, 甚则完谷不化; 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云: “中焦之气, 蒸津液化, 真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 余 于内, 则膏脂丰满” , 表明膏脂源于水谷。体内正常量 质的脂质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物质, 如若饮食 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 损伤脾胃, 脾虚失健, 水谷不能化 生精微, 反成脂质, 浸淫血脉, 则临床多为高脂血症; 脾 胃虚弱, 气血生化乏源, 不足以充盈鼓动, 故脉见迟缓; 部分甲减患者出现反应迟钝、 倦怠乏力、 抑郁焦虑等精 神神经症状, 皆因脾胃虚弱水谷精微生成不足, 日久累 及于肾, 肾精不足而导致脑髓失养。李东垣认为“脾 胃虚弱……则精神少而渴, 情惨惨而不乐, 皆阳气不 足。 ” 甲状腺炎因不同阶段、 不同患者可能伴有甲亢、 甲减、 甲状腺肿, 以气虚及阳虚为本, 气滞、 痰浊、 水湿、 瘀血为标, 然脾虚则贯穿始终。
2 补气升阳治疗甲状腺疾病优势凸显
补中益气汤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卷中·饮食 劳倦论》 , 又见于 《脾胃论·卷中·饮食劳倦所伤始为 热中论》 。该方根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 》 “劳者温之” “损者益之” 的治疗原则, 为饮食劳倦, 损伤脾胃, 以致 脾胃气虚, 清阳不升之证所设。方中重用黄芪, 性味甘 温补升, 善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故为君药; 配伍人参大 补元气, 兼能养血; 炒白术甘补扶正, 苦燥利水, 善补气 健脾, 燥湿助运; 炙甘草甘平偏温, 既善益气补中, 又调 和诸药; 三药既增强君药补中益气之功, 又除水湿, 共 为臣药。陈皮辛散苦降而温, 善理气健脾开胃, 以防补 药停滞; 当归甘补辛散温通, 善补血和血, 以利中气化 生; 大枣甘温, 善补中益气; 生姜辛微温, 善温中开胃; 四药相合, 既助君臣药补中益气, 又理气健脾开胃, 使 诸药补而不滞, 促进补益之力, 共为佐药。更加少量升 麻、 柴胡为佐使, 升阳举陷, 可升提下陷之中气, 东垣认 为 “胃中清气在下, 必加升麻、 柴胡以引之, 引黄芪、 甘 草甘温之气味上升, 能补卫气之散解, 而实其表也 ……” 又言 : “脾胃不足之证, 须用柴胡、 升麻苦平味之 薄者……引脾胃之清气升阳道” 。全方配伍, 补中兼 升, 使中气得健、 清阳得升, 共奏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之 功。对于气虚发热者, 全方亦可使元气内充, 借甘温益 气而除之。
现代临床研究亦表明健脾补气升阳之补中益气汤 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 并取得较好疗效。李 舒 [2 ] 载其导师从内伤发热角度以补中益气汤治疗甲亢 发热。王英娜等 [3 ] 以补中益气汤合小剂量优甲乐内 服, 以愈瘿二号方局部外敷治疗桥本甲状腺炎 30 例, 以 30 例服优甲乐为对照, 结果表明加味补中益气汤及 小剂量优甲乐内服配合愈瘿二号方外敷, 可有效减轻 临床症状、 改善甲状腺功能。周桂荣等 [4 ] 以补中益气 汤加味治疗桥本甲状腺炎 60 例, 亦取得较好疗效。李 静 [5 ] 总结其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甲减并取得较好 疗效。封琳 [6 ] 更是从病因病机及方药加减等方面论述 了补中益气汤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应用, 并认为 经诸多医家多年临床实践验证, 脾胃气虚是甲减的主 要证型, 临床治疗根据病情加减应用补中益气汤可取 得较好疗效。李素娟 [7 ] 以加味补中益气汤辅助治疗甲 减, 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疗效显著, 且安全性高, 值得 推广与应用。《一草亭目科全书》
现代实验研究亦从多角度探究补气升阳之补中益 气汤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机制。高天舒等 [8 -10 ] 研究表 明, 补中益气汤在甲减心肌损伤大鼠的修复中起重要 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补中益气汤提高心肌 TR1mRNA、 α - MHCmRNA 的表达, 降低 β - MHCmRNA 的表达有 关; 同时发现, 甲减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增多, Fas、 FasL、 Caspase -3 表达增加, 而该方可显著降低心肌细 胞凋亡指数, 从而下调 Fas、 FasL 及 Caspase - 3 的表 达, 对甲减伴心肌损害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王英娜 等 [11 ] 研究表明, 在低碘致甲减大鼠模型中, 当血清甲 状腺激素恢复在同一水平时, 补中益气汤联合小剂量 L - T4 在改善甲状腺功能和形态方面要优于单纯的补 中益气汤和常规剂量 L - T4。
综上, 依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精 髓, 以李东垣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及 《医宗金鉴 》 “后 天之治本气血……脾损之法同内伤” 之治疗思想为依 据指导临床, 法随证立, 临床上脉证合参, 揆度奇恒, 推 陈出新, 对于 “瘿病” 的治疗, 从后天之本 “脾” 入手, 以 “补气健脾升阳” 为基本原则, 使“正胜邪自去” , 以恢 复人体自身正气, 气盛则痰消, 气旺则血行, 达到“益 气消瘿” 之功效。然现代药理探究较多集中于对甲减 的探究, 如若系统开展补气升阳法对甲状腺诸多疾病 的临床与药理的研究, 可为进一步规范甲状腺疾病的 中医辨证标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王智民 白华 高天舒 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