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秘方>中药验方>正文

黄煌教授用桂枝茯苓丸验案举隅

黄煌教授是著名的经方方证与药证研究专家,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工作。黄教授结合先贤及自身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四证:面证、腿证、腹证、精神证,认为只要出现此四证(不必全部出现)时,即可从活血化瘀的角度辨证使用桂枝茯苓丸。文章通过介绍四证,分析黄教授应用桂枝茯苓丸的思路。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桂枝茯苓丸主之”。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组成,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是治疗瘀阻胞宫的有效方剂。本方原用于治疗妇人素有癥积导致的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症,随着经方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桂枝茯苓丸的应用已超出了原方的主治范围,并取得良好疗效。黄煌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尤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笔者在侍诊期间,见黄老师运用桂枝茯苓丸屡获佳效,受益匪浅,现将黄老师运用本方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桂枝茯苓丸古今临床应用

古代医家多用本方治疗妇科疾病,如陈良甫在《妇人大全良方》中称本方为“夺命丹”,用来治疗“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并以“若胎未损,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评价本方的功效;《普济方》用于治疗胞衣不下;《医学正传》用于产后出血;《济阴纲目》将本方变丸为汤,称为“催生汤”,用于治疗难产;清代黄元御《四圣心源》中用本方治疗内科腹痛,突破了本方为妇科专方的思想。稍晚于黄元御的日本医家尾台榕堂在《类聚方广义》中记载本方不仅能治“经水不调”“经闭上冲头痛”“孕妇颠仆,子死腹中,下血不止”等妇科疾病,亦能用于治疗“肠风下血”,疗效颇佳。

桂枝茯苓丸的现代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凡由瘀血导致的疾病,临床皆可辨证使用,并不局限于妇科疾病。药理研究亦证实本方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内激素水平改善大脑缺氧缺血、降低血黏度、抑制肿瘤生长、增强免疫力、抵抗组织增生及抗炎等。

2  黄煌应用桂枝茯苓丸四大证

黄老师总结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对本方的认识不应局限于妇科专方这一狭隘观念。结合先贤及自身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根据“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的学术理念,黄老师提出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四证。
 
面证:面色多红,甚者发暗;或者面色发青,两目黯黑;面部皮肤粗糙干燥,甚至柚皮样;舌诊表现为舌质暗紫或暗淡、舌边紫色、舌底静脉怒张,亦可作为面证使用本方;面部局部紫暗痤疮、酒糟鼻、麦粒肿、毛囊炎、二尖瓣面容等亦可应用桂枝茯苓丸。
腿证:多数患者皮肤粗糙易起鳞屑,下肢皮肤更加明显,甚至颜色暗黑;部分患者下肢静脉曲张,足底皲裂或生鸡眼、溃疡不易愈合,易生冻疮;老年患者常出现下肢浮肿,且以左腿较为常见。另外,患者常诉下肢肌肉有紧绷感、易抽筋、不能长时间行走、间歇性跛行;或有膝以下发凉、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肌肤甲错亦为典型腿证之一。

腹证:腹证在《金匮要略》中已有较多描述,如“按之心下满痛”“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等。中医切诊不仅指脉诊,还包括腹诊,日本汉方家后藤艮山言:“腹者生之本,故百病根于此焉,是以诊病必候其腹”“先证不先脉,先腹不先证也”,可见其对腹诊的重视。黄老师认为应用桂枝茯苓丸的腹证多表现为:腹部大体充实,按压小腹部时,有明显的抵抗感,且患者自觉不适,尤其稍稍用力按压左侧小腹部时,患者常诉疼痛。患者如有便秘、腰痛、腿痛、痔疮、阑尾炎,男性有前列腺肥大、精索静脉曲张,女性有盆腔炎、附件炎、子宫肌瘤等疾病,亦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精神证:黄老师认为西医治“人的病”,中医治“病的人”,桂枝茯苓丸治疗有“瘀血”证的人。中医认为,瘀血不仅是一种病理产物,亦是一种致病因素,可致患者精神状态失常。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描述:“其人如狂,其人善忘。”“其人如狂”不单指其人狂乱无知,登高而歌,也可表现为易激动、发脾气、烦躁、歇斯底里等,这类人一般睡眠欠佳,易头痛。“其人善忘”是指患者记忆力不佳,临床上年轻人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老年人多痴呆、思维迟钝、语言謇涩等。

出现上述四证时,可从活血化瘀的角度辨证使用桂枝茯苓丸,并不需要上述四证全部出现。

3  验案举隅

案一  男,50岁,2015年6月20日初诊。患者形体壮,肤色黄暗,诉左侧足跟疼痛多年,影响行走,历经多地治疗,多诊断为肾虚,给予多种补肾药治疗无效,且产生心胸烦闷症状,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经人介绍求诊于黄老师。刻诊:面色暗红,胸闷心烦,舌底静脉怒张,按少腹部充实、有抵抗感,脉沉。黄老师治以桂枝茯苓丸:桂枝15 g,茯苓15 g,桃仁15 g,牡丹皮15 g,白芍15 g,赤芍15 g。10剂,水煎服,日1剂。2015年6月30日复诊:患者服药后烦闷感明显好转,行走时足跟疼痛缓解,大便二日一行,舌底静脉迂曲,原方白芍增至30 g,继服10剂,疗效显著。

按:患者足跟疼痛,面色暗红,舌底静脉怒张,少腹按之充实抵抗,符合面证、腹证、腿证,故用桂枝茯苓丸原方治疗;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大便二日一行,故白芍加量为30 g。黄老师经验:芍药剂量在30 g以上时具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尤其对于便秘干结如粪球者,效果甚佳。赤芍、白芍同用,亦为黄老师的处方特点。《神农本草经》中芍药无赤白之分,唐末宋初始分。黄老师认为白芍缓急止痛解痉作用较好,故多用于腹部、足部挛急疼痛;赤芍偏于活血化瘀,有瘀血证时多用赤芍或者二者同用。
 
案二  男,32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初诊时患者主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腰痛、耳鸣乏力、口干喜饮、腿冷、身热等。黄老师根据其面色潮红、头痛易怒、腰痛腿冷的症状,处方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15 g,茯苓15 g,桃仁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白芍15 g,葛根50 g,川芎15 g。10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患者药后面红、耳鸣好转,自觉身体轻松许多,仍感腿冷、口干,大便时干时稀,原方续服10剂,诸症好转。后改为丸剂调理。

按:患者初诊时主诉繁多,病情矛盾,黄老师不为症状迷惑,从整体入手,认为患者符合桂枝茯苓丸面证、腿证、精神证,处以桂枝茯苓丸加葛根、川芎,调整患者的整体血液循环,收桴鼓之效。体质调理一般需要较长时间,长期服用汤药,多数患者难以坚持。黄老师认为,本方汤剂、丸剂临床皆有效,汤剂见效快,丸剂服用方便,容易坚持。因此,黄老师对于慢性病及调理体质需长期服用本方者,待病情稳定后,往往变汤剂为丸剂。

4  讨论

桂枝茯苓丸是经典的活血化瘀方,黄老师将本方誉为“东方的阿司匹林”,认为它是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调整剂,故对其应用突破子宫肌瘤专方、妇科专方的限制。本方临床应用广泛,依据面证、腹证、腿证、精神证,可灵活应用于循环系统的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呼吸系统的支气管哮喘、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内分泌系统的2型糖尿病、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外科皮肤病如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男科前列腺肥大、阳痿,肛肠科痔疮、肛裂等。桂枝茯苓丸可调整瘀血体质状态,其治疗的患者常常表现为面色暗红,皮肤粗糙干燥,少腹部充实有压痛等。因此,可将适用桂枝茯苓丸者的体质归纳为瘀血型体质。黄老师强调临床应用本方时不仅要方证对应,也要重视体质辨证。

上一篇:老中医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

下一篇:温热病真阴耗损 加减复脉汤由复脉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