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秘方>中药验方>正文

胃热耗津 治宜利胆健脾清火生津

  李某,女,42岁,1990年5月17日初诊。

  主诉:大量饮水已一月余。发病前,在自家养鸡场里工作时,因受热而喀过三次血后,即感口渴难忍,白天晚上都要饮大量凉水,白天喝20大茶缸,晚上10茶缸,每缸约500毫升,24小时计15升。曾在西医诊治,化验二次尿糖均为阴性,服多种西药(药名不详)无效,故转为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除上症外,还有胸腹部躁热,口臭黏,口内不断分泌咸水多而难受,故一天刷牙四、五次,脘腹胀满,体胖,唇干起皱,大便干结,小便频一日十几次量多,厌油腻,见肉恶心,喜甜食而恶咸食,查右上腹有压痛,余腹较胀,苔黄腻干,舌质红,脉浮弦。

  病机:胆郁犯胃,胃热耗津;治宜利胆健脾,清火生津。

  处方:青皮20克,莪术20克,三棱20克,金钱草30克,山药10克,石膏100克(另包煎汁代水),天花粉10克,芦根10克,知母15克,乌梅10克,大黄10克(另包后下)。3剂,1日3次。

  先以1升水煎石膏,水开后15分钟,离火沉淀,清水倒入另一容器,沉淀物倒掉,再以等量石膏清水煎其它药,水不够,凉水添足。

  方解:患者虽表现为胃热耗津,但导致的病因却是胆郁湿热犯脾。由于胆郁湿热犯脾,以致脾的转津功能障碍,表现为津化生虽多,但不能为脏腑等吸收利用,以致一方面机体津液匮乏,胃热津燥而日夜频繁多饮;另一方面大量津液渗入膀胱而尿频量多。故本方以青皮、莪术、三棱、金钱草、山药利胆健脾,行气活血,以恢复脾转津功能;辅以石膏、天花粉、芦根、知母、乌梅、大黄清泄胃热,生津止渴。共奏利胆通便,清火生津之功。

  5月21日复诊:口渴大减。近二晚已不喝水,白天仍口渴大量喝水,约10升左右,但喝后有不舒感,自感骨头热,恶阳光,口里仍有咸味,右上腹压之柔软,苔薄黄,脉浮弦。

  治则:清泄胃热,酸甘生津,兼以滋阴降火。

  处方:石膏150克(另包先煎),知母15克,党参15克,山药10克,天花粉10克,芦根15克,乌梅10克,大黄10克(另包后下),牡蛎30克,地骨皮15克,肉桂4克。煎法同上,3剂,1日3次。

  5月23日三诊:白天口渴饮水大减,约4升,小便次数显减,6~7次/日,晚上已不渴不饮。大便不利,近感烦躁,失眠,面红,身躁热,苔薄黄,脉浮弦。

  治则:平肝潜阳,清泄胃热

  处方:钩藤15克,夏枯草20克,草决明15克,葛根15克,牛膝15克,牡蛎30克,石膏150克(另包先煎),知母15克,大黄10克(另包后下),生白芍30克,肉桂4克。煎法同上,3剂,1日3次。

  5月31日四诊:服上药后,口已不渴,喝水及尿量均已正常。最近在地里阳光下劳动,出汗多,一天最多喝2升,喝后腹部已不难受,小便3次/日,已不烦躁,睡眠好,身已不躁热,苔薄黄,脉弦。多饮已愈,以健脾丸,清热消炎片各一盒,健脾益气,清解余热,巩固疗效。

  8月15日随访,上症已愈,再未犯。

  按:该患者多饮多尿,仅服中药而愈。诊疗四次,病情不同,每次重点也不同。如第一次,以利胆健脾通便为主,兼以清热生津;第二次,以清泄胃热,酸甘生津为主,兼以滋阴降火;第三次,以平肝潜阳为主,兼以清泄胃热;第四次,以健脾益气为主,兼清解余热。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局部病变要从整体着眼;也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药随证变以达到动态吻合,由于治疗能紧随病情变化,故迅速取得良好效果。

上一篇:十精丸诸药均有补虚益损之功

下一篇:代谢失衡导致“水”病:苓桂术甘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