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秘方>中药验方>正文

藿香正气散与理中丸

  一乡人素体虚寒,秋冬多犯“胃病”,笔者屡为其治。一年夏暑打来电话,饮食不慎致吐泻并作。电话中嘱服藿香正气水,自忖吐泻可止。半日后又来电话,吐泻依旧,嘱服附子理中丸。一丸入腹,吐泻即止。此后每遇吐泻,辄服附子理中丸,神效。

  藿香正气散方用于寒湿吐泻多效。倘虚寒较甚之体,又发寒湿吐泻,则藿香正气散方往往不效,需理中丸方或附子理中丸方。

  《谢映庐医案》中载一案:“陈丹林之子,十岁,病痢发热呕恶。医以藿香正气散,二日绝粒不进,所下血多白少。诸医见血为热,又称胃火之呕,进左金、二陈之属,腹胀胸高,指尖时冷。余视其血,先下者凝黑成片,后下者点滴晦淡。知为脾胃虚冷,致阳气浮越而发热,阴气不守而下奔,中焦困乏而不纳。与干姜甘草汤,一剂呕止,再剂胃胀已消,以早米汤亦受。更方与理中汤,发热下痢顿止。盖脾胃得权,阳气得运,使气血各守其乡耳。”

  疏理本案治疗过程,用藿香正气散、用理中汤,该是多数医生易于想到的。倒是用藿香正气散不效后改用左金丸似乎显得太过荒诞,而在用理中丸之前先用干姜甘草汤,又实在是高明。

  阳气浮越,阴气不守,急用干姜甘草汤,治疗着眼点全在“阴阳”二字上。更方理中汤,则治疗着眼点即在脾胃上。当然,治疗阴阳也是治疗中焦的阴阳,治疗脾胃也是治疗脾胃的阴阳。但缓急先后,自也有别。

  至于明为阴寒,藿香正气散不效而考虑火热改投左金丸类方,这种低级错误似乎在临床上不应见到。但笔者曾见一患者病泻(抑或痢),同一上午依次就诊于两位成名中医,竟然一医开出芍药汤合白头翁汤,一医开出附子理中汤。笔者至今不解,都是辨证论治,辨证水平可以有高下,辨证结果可以有正误,但能辨出这种水火不相容的证却也难得。

上一篇:扶阳温潜治颧赤

下一篇: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的处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