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秘方>中药验方>正文

小柴胡汤证抓主症

  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依据《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可以概括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临床上,我们可以见到表现典型的小柴胡汤证患者。

  曾治疗一老者,女性,“感冒”后静滴抗生素3周,致卧床不起。笔者至其家中诊治,患者闭目卧床。

  问其哪儿不舒服?回答:“全身都不舒服。”

  问其冷吗?热吗?回答:“冷一阵,热一阵,难受死了。”此为往来寒热。

  问其口苦吗?回答:“苦死了。”嗓子干吗?回答:“干。”眼睛难受吗?回答:“难受。不想睁眼。”此为口苦、咽干、目眩。

  问其想吃饭吗?回答:“不想吃。”为什么不想吃?不饿吗?回答:“不饿。憋得满满的,怎能吃进去呢?”患者用手从胸指到腹。恶心吗?回答:“有点。”心烦吗?“烦,烦死了。我想静静地躺着,听到别人说话就烦得不行。”此为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也许,这种问诊带有诱导之嫌。但笔者欣喜于患者的病症与《伤寒论》中的论述如此吻合!

  更让笔者高兴的是,处以3剂小柴胡汤后,患者高兴地告诉笔者:“服第1剂药后我能吃饭了,服第2剂药后我能下地了,服第3剂药后我觉得病好了。”

  当然,如此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多见的是不典型的小柴胡汤证。那么,从“抓主症”的角度认识,上述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中,哪些症状为特征性的症状呢?哪些症状对辨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呢?

  日本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中指出:“咽干、目眩二证,非少阳病亦有之,难为准据。惟口苦一证,无所疑似,可为确征。以之为主目标,他二证为副目标,后可肯定为少阳病也。”

  口苦对少阳病的辨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推论,当然对小柴胡汤证的辨证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皇汉医学》引用《古方便览》中小柴胡汤案:“一男子,年三十,患伤寒,四肢逆冷挛急而恶寒,其脉沉微,欲毙。诸医投以参附剂无效。余诊之,胸胁苦满,乃与此方二、三剂,而应其脉复续。使服二十余剂,痊愈。”

  此案辨证,并无口苦,且除胸胁苦满一症外,绝无任何一症与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有关。

  日本东洞吉益先生在《药征》中指出,柴胡“主治胸胁苦满也。旁治寒热往来,腹中痛,胁下痞硬。”并谓“《本草纲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往来寒热为其主治也。夫世所谓疟疾,其寒热往来也剧矣,而有用柴胡而治也者,亦有不治也者于是质之仲景氏之书,其用柴胡也,无不有胸胁苦满之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之于声,非直疟也,百疾皆然。无胸胁苦满证者,则用之无效焉。然则柴胡之所主治,不在彼而在此。”

  此案加此论,我们似乎又可以认为,胸胁苦满对于小柴胡汤证的辨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想知,历代都有不少医家在思考、摸索对方证的辨识,这种辨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但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见到一个实用的标准化的方证辨识。

  方证的辨识需要脉证合参,需要“慧然心悟”。

  冯世纶老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故少阳病之辨,与其求之于正面,还不如求之于侧面,更较正确。即要辅以排除法,因为表里易知,阴阳易判,凡阳性证除外表里者,当然即属半表半里阳证,也即少阳病。”

  此说从临证中来,较为贴切,可供参考。

上一篇:古方八正散的临床新用

下一篇:解肌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