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难治的疾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由于颈椎病常反复发作,且颈椎的特殊解剖与承担复杂的功能,所以临床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进而导致临床误治的情况相当常见。
案例一:颈椎病误诊为“脑炎”
某女,12岁,眩晕伴呕吐近一个月。患者由于眩晕剧烈呕吐,入院治疗,住儿科病房,诊断为“散发脑炎”,予抗病毒,脱水等治疗一月,未见疗效,就诊时眩晕,呕吐,低热,患者的纳差,睡眠差,精神不振,舌红,脉弦。痛苦异常,颈部轻度压痛,血常规正常,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嘱查颈部核磁,脑多普勒超声。颈部核磁示:颈3/4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双侧椎动脉血流增速。诊断为颈椎病。(椎动脉型)首次采用毫针刺风池、风府、肩井、肩中俞等穴位后,眩晕,呕吐,明显减轻,次日用针刀浅刺法治疗一次,患者眩晕,呕吐,停止出院,一周后巩固治疗一次,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案例二:颈椎病误诊为“周围神经炎”、“脑血管痉挛”
某女,63岁,双手指麻木2年余。患者于2年前出现双手指麻木,曾诊断为“周围神经炎”、“脑血管痉挛”等病,服用“甲钴胺片”、“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就诊时患者双手麻木,触觉功能减退,舌质暗,脉弦滑。嘱其检查颈部核磁,肌电图,结果显示:颈4/5椎间盘硬膜囊受压,肌电图检查周围神经未见损伤,综合判断患者为颈椎病(神经根型)予针刀浅刺治疗一次后,手指感觉麻木减轻,偶然自己触摸乳腺时发现有硬结,后诊断为乳腺癌,嘱其先行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后,再行针刀浅刺法治疗一次,手指麻木基本消失。患者十分感激,不但治好颈椎病手指麻木,且能在早期发现了乳腺癌,并得以及时治疗,感谢救命之恩!
案例三:颈椎病误诊为“冠心病”、“神经衰弱”
某男,66岁,患者陈发性心悸,6个月求诊,患者于6月前出现陈发性心悸,曾诊断“冠心病”,“神经衰弱”患者就诊时诉精神不振,多汗,失眠,乏力,大便干,口干,咽干,咽红,舌苔厚腻,脉滑数。颈部核磁示:颈部3/4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心脏64排CT检查,未见异常,甲八项正常。诊断为颈椎病(交感型)。以针药并用治疗,中药治以清热化痰,养血安神之剂,方药用温胆汤加减6付药水煎服,并针刀浅刺法治疗一次,患者六天后复诊,心悸,汗出等症已基本消失,后上方巩固治疗一月,针刀治疗二次,诸症消失,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治疗体会
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其症状表现复杂,常易误诊为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所以除颈部体检外要进行相关检查。以鉴别诊断,其中颈部平片,脑部核磁,颈部核磁,脑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要作为常规检查并结合症状,体征综合全面分析,方能明确诊断。对于确诊为颈椎病者,可采用豪针,针刀治疗,必要时加用中药,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中医疗法优化方案方可取得可靠并持久的疗效。
【作者简介】
马军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擅治:咳嗽、哮喘、鼻窦炎、肺心病;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针刀);胃炎、胃溃疡、胃癌、结肠炎;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眩晕、面瘫、头痛、失眠、中风、重症肌无力、脊髓硬化症;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不孕不育、妇科炎症、前列腺炎、阳痿、早泄;风湿类风湿;儿科:小儿咳喘、发热、遗尿、小儿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