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外科>骨伤科>正文

骨质疏松症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治未病理念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症是指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改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升高,易出现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高,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产生高昂的医疗及护理费用,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患者的常识、生活习惯有密切的联系,多数患者对自己骨健康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知晓率及认知率偏低[1]。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与防治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公众知晓率和就诊率低,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在44.9%~62.0%,且与受教育程度有关[2],就诊率低与治疗费用高、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多有关;②对高危人群缺乏准确性较高且简便易行的统一筛查手段;③确诊骨质疏松症采用的双能X线检查价格昂贵,尚未普及;④基层医师对骨质疏松症不够重视,防治程度不高;⑤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鉴于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情况,根据中医治未病理念按照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个疾病阶段加以分别,对不同阶段人群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现综述如下。
 
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主要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对于“未病”阶段的人群进行早期预防,有利于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1 健康宣教
1项关于骨质疏松知识和需求的调查表明,各知识层面、各年龄段的人群缺乏预防骨质疏松的思想,均存在对骨质疏松知晓率低、认知片面的问题[3]。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以讲座、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及定期义诊咨询等形式,对人们进行骨质疏松症的健康宣教,从而加强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预防理念,提高生活质量[4,5,6]。汪关宝等[7]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发放宣传手册、大讲堂教育咨询、健康教室等方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未干预组,认为采取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提高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生命质量。
 
1.2 调理情志
精神守于内,疾病无所生,情志波动过大,引起人体阴阳失衡,过则有害[8]。对于骨质疏松人群,第一步应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常识,耐心宣教,消除人们的心理负担;第二步提倡人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互相交流,丰富其精神生活。还可以教给他们一些调理情绪的方法,如听音乐、冥想等[9]。
 
1.3 合理饮食
膳食搭配合理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酗酒、吸烟、长期低维生素D、低钙、高盐饮食、大量摄入咖啡等被认为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原因[10,11]。罗燕云等[12]对6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证实饮食结构合理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具有重要作用。《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以补精益气。”强调人们要保证身体的营养,就要全面地摄取食物,不偏食,在生活中要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减少骨量的丢失,保存体内钙质[13]。
 
1.4 调摄起居
黄帝内经》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生活起居应顺应四时、节气、自然规律变化。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易感受外邪,更要顺应节气改变,与大自然规律保持同步,从而达到气血通畅,筋韧而骨强,
 
1.5 适度运动
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防御能力,增强体质,延缓骨骼退化,预防骨质疏松[14]。正如孙思邈提倡的“动则不衰,用则不退”,适度运动可以使周身经脉通畅,脏腑调和,气血平顺,筋骨强壮。邹军等[15]研究表示,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症状,减少骨量丢失,同时提升其协调、平衡能力,避免跌倒发生。苗福盛等[16]研究指出,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健身运动能升高绝经女性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增加骨密度,具有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
 
2 既病防变
对低骨量人群应尽早实施有效的治疗,避免骨质进一步丢失,发生骨质疏松。明确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加强随访及健康指导,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防止骨折发生。
 
2.1 低骨量人群应早期诊治
对低骨量人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因骨质疏松医疗花费的支出[17]。对低骨量人群除了给予饮食、运动、多晒太阳等健康指导,每年应进行1次骨密度检查,骨密度逐年减少者应尽早进行诊治及重点随访,避免严重骨量流失,防止发生骨质疏松
 
2.2 个性化干预,早期治疗
宗海斌等[18]对69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经过早期治疗后监测骨密度,所有部位骨量丢失明显减少,认为早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显著。目前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如下:一为矿化作用药(钙制剂和维生素D等),二为促进骨形成药(生长激素、氟化物等),三为抑制骨吸收药(降钙素、雌激素等)[19,20]。中医方面,可以从肾虚、脾虚、血瘀等方面进行辨证干预。姚新苗等[21]采用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血清激素及成骨细胞增殖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益骨口服液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王建伟等[22]研究发现,金匮肾气丸结合葡萄糖酸钙可以使骨矿物质的丢失减少,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破坏,能够调节机体钙、磷代谢失衡,防止骨质疏松进一步发展。针对脾虚型患者,常用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化湿的中药治疗,如大枣甘草白术茯苓黄芪、山药、人参、升麻等[23]。何伟涛等[24]研究发现,强骨饮(鸡血藤黄芪、鹿角霜、川芎等)有改善骨原交联(CrossLaps)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Sb)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骨质疏松达到新的稳定。闵文等[25]采用补肾通络方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可防止骨量丢失,提升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赵勇等[26]采用活血补肾方治疗去卵巢大鼠,能有效调整钙、磷等骨矿物质代谢,增加骨密度。
 
2.3 避免跌倒,预防骨折
骨质疏松最可怕的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跌倒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27,28,29]。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90%的髋部骨折由于跌倒导致[30]。因为跌倒和骨折有许多共同的风险因素,所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预防跌倒。肌量每增加1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降低30%,肌力减少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为正常肌量者的3倍[31,32]。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及骨骼功能、神经通道、中枢系统调节及感觉功能都在衰减,造成平衡能力降低。50%老年人发生少肌症是在80岁以上[33],通过锻炼可以调整少肌症和平衡能力差的情况。平衡训练使各种摔倒风险降低约50%,提高了肌力的稳定性[34,35]。补充钙和活性维生素D也能改善肌无力,从而防止跌倒[36,37]。同时调整家居环境,如室内家具摆放位置应合理,保持地面整洁,移走家中对行走造成阻碍的物体,走道、厕所、浴室应安装把手,室内光线充足等,均可降低老年人摔倒的发生率[38]。预防侧摔损伤可以使用髋关节保护器,但其作用还与本身的设计、患者穿戴的适合度及患者自身骨骼脆性有关,因此髋关节保护器对预防摔倒的作用还有待考察[39]。
 
3 病后防复
对于病后症状基本稳定的患者,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多食用含钙食物,每日晒太阳。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当运动,如游泳、散步、八段锦、慢跑等,以加强骨骼肌的力量。必要时可到医疗机构进行对症推拿、针刺、超短波等治疗。
 
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具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有骨折病史的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协调技能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40,41,42]。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跟踪随访及疗效评价,预防骨折再次发生。
 
4 讨论
虽然“治已病”有形,“治未病”无形,“治未病”常认为无功可言,不易被接纳,但现在广大医务人员已认识到“防病重于治病”,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政策也逐步得到贯彻实施。近年来人们对“亚健康”状态越来越重视,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急需运用治未病思想进行指导[43,4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原则,强调“防重于治”的养生保健思想。因此,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方针,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通过调理饮食、锻炼身体、调养身心情志等方法,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还将治未病思想实施到骨质疏松症的各个病理阶段中,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如西安市中医医院自2014年7月至今通过免费超声骨密度筛查,对高危人群共完成超声骨密度检测3万余人次,为骨质疏松大数据统计做了前期准备。同时通过在社区发放骨质疏松宣传手册、开展讲座等形式,进行有关骨质疏松的知识宣教,提高人们对骨质疏松知识的知晓率,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范意识。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需求,其重点已从“治病”转变为对人类健康的研究,充分彰显出治未病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应不断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思想,将治未病理论充分运用到防治骨质疏松症中,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 作者:姜宇 李延红

上一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中医针药结合内外同治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